大明祖制,就像一座大山。
不是不能翻越。
而是需要在一層層堅硬的巖石上小心翼翼地鑿開一條路。
有時甚至還需向祖制借勢。
比如——
張居正稱考成法是對洪武年間考課法的恢復,軍事改革是為了恢復祖宗舊制,提升戰斗力。
他為了化解新政阻力,多次移花接木,將改革變成法祖。
一些保守派雖也以“變亂祖制”攻擊他,但因他的目的是維護皇權,是為了社稷穩定。
故而能夠實施。
而沈念所提的“廢常例,增俸祿,加公用線”,就涉及搖動大明朝廷根基了。
底層官員,多數還是:做官只為稻粱謀。
常例儼然是他們的命。
而“廢常例,增俸祿”看似漲俸祿,實則削減收入;加公用錢,則使得一些官員更無貪墨謀私的空間。
策是好策。
但當下執行,易使得地方大亂。
沈念也知曉當下不能執行,但還堅持要搖一搖祖制,因為他知曉,大明若想走向隆世,這一刀總要砍下去!
……
三日禁足。
對一些官員而言,乃是非常丟臉的懲罰,甚至會影響日后的仕途。
但對沈念而言。
實乃三日小長假,是難得的親子相處時光。
這三日,沈念宅于家中,陪妻子看孩子,心情甚是愉悅。
……
三日后,沈念正常上衙。
關于“官員不愿任州縣官”的討論,仍在進行中。
甚至京師內的一些候補之官也參與了進去。
因在常朝時,有人提到了為州縣官特例擢升,為州縣官減負,對優秀的州縣官進行嘉獎、賞賜牌匾、賞賜御書等。
使得一些有可能被外放為州縣的官員都鼓起勇氣向朝廷提條件。
他們皆認為當下的州縣官待遇太差,公務繁重,建議為州縣官減負,對一些在百姓心中風評太差的官員進行減責。
這些行為,其實是在搖動考成法與安民策,然州縣官又是直接面向百姓的新政執行官,對新政施行落地的影響非常大。
張居正非常糾結,難以決定要不要對勞心勞力的州縣官們給予特例。
……
午后,通政司前廳。
沈念從當值官手里接過數份昨日廷議的記錄文書,準備回翰林院整理,歸入《起居注》中。
他正準備離開時。
兩名身穿青色官袍的官員走了進來。
沈念認得他們。
一個是內閣負責制誥的中書舍人(從七品)周彥,一個是大理寺評事(正七品)王昭臨。
“參見沈編修!”二人朝著沈念率先拱手。
沈念笑著點了點頭,算作打招呼,就在準備朝前走時,后面傳來中書舍人周彥的聲音。
“沈編修,請留步!”
沈念停下腳步,扭臉看向周彥。
“周舍人,有事?”
“可否借一步說話?”
沈念點了點頭,與二人來到了前廳外的長廊角落里。
周彥笑著說道:“沈編修,近日大家皆在討論如何能使得官員們擔任州縣官,我二人也有一些淺見,不過人微言輕,閣老們不一定重視,恰逢遇到沈編修,我二人便想著讓沈編修看一看我們的建議。“
說罷,王昭臨從袖子里將一份奏疏拿了出來。
“若沈編修同意我們的建議,能否在此奏疏上聯名?如此以來,不但能使得我們的奏疏得到重視,而且也能減輕沈編修‘違逆祖制’之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