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與京師各個官衙有任何風吹草動,他都必須立即知曉。
這一刻。
他也不知小萬歷為何要抓這些官員。
但小萬歷未曾召其去詔獄,未曾召六部主官去詔獄,說明此事無關新政。
外加被拘押的宦官居多,張居正推測大概率是因內廷之事。
當下,內閣與內廷,一直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關系,張居正與馮保互不招惹,有時甚至還互相幫助。
不過,張居正還是盼著小萬歷能出手懲治一番內廷的宦官。
如今的禁中宦官,勢力太大,將手伸的太長,瞞著朝廷做了許多貪墨民脂民膏的事情。
能懲治他們的,只有小萬歷。
緊接著,京師的官員們陸續都知曉了此事。
有膽小的官員,連忙命人去尋相熟的同僚打聽;有手上不太干凈的官員,連忙查漏補缺,隱藏罪證,免得也被抓到詔獄。
還有一些科道言官,在家中已經鋪好了紙、磨好了墨,一旦詔獄內有消息傳來,他們便可上奏言事。
所有的意外之事,對他們而言都有可能變成一份優良的考績。
……
片刻后。
翰林院編修沈念被小萬歷以“君前記注”之名,也召往了詔獄。
沈念不由得大喜。
命他君前記注,足以看出小萬歷處置此事的態度。
記錄史冊之上。
那自然是要大公無私、以“無懼天下人知,無須后世人知”的態度去處理了。
沈念篤定,這次必然有一群人要掉腦袋。
連皇帝的大婚都敢操控,觸動皇帝的逆鱗,這些人儼然就是活得不耐煩了。
……
半個時辰后,詔獄前廳。
小萬歷面色陰沉,端坐于大椅之上。
馮保站在他的身側。
看似面色平靜,其實心中已掀起驚濤駭浪。
自他來到小萬歷身邊后,小萬歷根本沒有正眼看過他,就連他剛才倒的茶,都被小萬歷推到了一邊,令錦衣衛又倒了一杯。
這擺明了是對他有意見。
沈念手持起居注錄,為記錄方便,坐于下側。
北鎮撫司鎮撫使曹威與千戶周海也都站在一旁,此刻的二人都是一臉懵,根本不知發生了何事。
小萬歷只對他們說了一句話:今日,朕是主審。
見小萬歷面色陰沉,二人根本不敢問。
前廳正下方。
跪著北城兵馬司副指揮馬毅、北城巡城御史謝振、順天府推官宋祈安、大理寺右寺丞李佩博、大理寺評事彭沖,還有御用監宦官于秀、王恩隆,印綬監宦官溫達、都知監宦官劉信、陳韋,尚宮局女官劉蝶娘等人。
他們大多也是一臉懵。
不知為何過完上元節就被抓到了詔獄,還驚動皇帝親審。
稍傾,小萬歷看向錦衣衛總旗石青。
“石青,拿給他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