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萬歷的常朝之怒。
令京師各個衙門的官員都變得緊張起來。
很多官員都意識到,這位小皇帝已不再是當初那位只會點頭的沖齡之君。
他的做事風格與脾性,不像他的父親,即那位平庸寬厚的隆慶皇帝。
更像他的爺爺。
那位繼位之初便掀起大禮議之爭,敢于廷杖上百名文官,迅速實現皇權獨斷的嘉靖皇帝。
大明天下,向來都不是君王與士大夫共治的天下。
而是老朱家的天下。
逆張居正而行,或許還能東山再起;但逆小萬歷而行,絕對是自絕仕途。
張居正倒是很欣慰小萬歷能有如此變化。
因為他甚是崇拜嘉靖皇帝,也因小萬歷對張居正的一系列新法都是大力支持的。
當下,二人實乃一條心。
他覺得,小萬歷能有如此變化,他功在第一,李太后居第二,沈念可居第三。
小萬歷年初的這番表現,無疑會使得一些宦官、官員不敢再那么肆無忌憚地損公肥私,會使得官場風氣變好一些。
與此同時。
也有官員私下議論,覺得小萬歷有如此改變,特別是說話霸道強硬的作風,受沈念的影響最大。
近一年來。
沈念曾多次陪小萬歷在文華殿前散步交談,就連馮保都遠遠跟在后面。
沒準兒“抄家”的主意就是沈念出的。
若小萬歷迷上抄家,那對無數官員而言,都是巨大的災難。
能經得起“抄家之罰”的官員,當下還真沒有幾個。
但沈念當下的日講官地位無比牢固,外加記錄起居注從無疏漏,一些眼紅沈念“近臣”地位的官員根本尋不到沈念的過錯。
……
正月二十三日。
禮部宣布了本屆會試春闈的考官名單。
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馬自強任主考官,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申時行任副主考官。
翰林院侍讀陳經邦、編修黃鳳翔、公家臣、沈念,檢討王祖嫡、趙用賢,吏科給事中陳三謨、禮科給事中李戴、兵部職方署郎中事員外郎吾與言、刑部湖廣司主事吳秀等十七人,任同考官。
與此同時,國子監祭酒王錫爵任知貢舉官。
大明的知貢舉官,不負責出題、閱卷、取士,而是負責各種考務、外勤等籌備事宜,也被稱為簾外官。
其它的。
如監試官、提調官、印卷官、彌封官、謄錄官、對讀官、供給官等,也都確定了人選。
三大閣臣,皆未參與。
翰林院的官員,直接被抽調了近七成。
依照常例,沈念等考官將于二月初八入貢院,直到會試撤棘或揭榜,方能外出。
在此之前。
他們還要拜祭孔子,還要在禮部飲宴,討論試題,準備考卷的內容。
可謂是從今日起,沈念等人就要忙碌起來了。
這屆春闈,將是歷來最嚴的一屆,也將是朝廷擴招的一屆。
……
二月二,龍抬頭。
春寒料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