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邀請殷正茂前往周王府赴宴。
明面上稱:犒勞欽差,實際上是想打探殷正茂調查此事會不會牽連到周王府。
……
近黃昏,天氣涼爽。
戶部尚書殷正茂帶著數名差役,來到了開封府城南,高大恢宏的周王府大宅前。
朱在鋌乃是親王爵位,在河南的地位至高無上。
雖無實權,也無兵丁,但即使是內閣首輔張居正見到他也必須叩首行禮。
當下的宗藩。
生而朝廷賜名,封而朝廷給祿,不從事四民之業(士農工商)。
全靠朝廷來養。
朝廷撥田、撥錢、撥勞役,婚喪嫁娶,皆有公用錢,不時還有各種賞賜。
地方的特產,供給京師的同時,也要供給他們一份。
即使有宗藩犯下重罪,被貶為庶民,也會給予贍養口糧。
可謂是:親親之道甚隆,其厚遠過于前代矣。
朝廷之所以對宗藩這么好。
就是希望他們能夠老老實實居于一地,安穩度日,而非再整出一次“靖難之役”。
簡而言之:就是將他們養著、供著,讓他們吃飽喝足,享受生活,一生碌碌無為就好。
最初的想法是好的。
但發展到當下,宗藩已成為大明財政支出的最大問題。
明初,河南周王府的宗祿在一萬石左右,而當下,至少要五十萬石。
萬歷二年。
大明兩稅收入是2600萬石,而宗祿開支達900萬石。
這個比例非常可怕。
究其原因,是大明宗藩太能生了!
大明祖制:大明宗藩,即使是六世孫以下,只要年滿十歲,仍能被授予奉國中尉爵位,八品,歲祿二百石。
這是導致宗藩人口瘋長的核心原因。
洪武年間,大明宗藩還不到百人,而到嘉靖二十八年,僅僅是玉牒所記載的,便突破了萬人。
殷正茂清楚地記著,萬歷二年統計的宗藩人數已突破三萬人。
宗藩們生的哪是孩子,分明是歲祿二百石與各種特權。
于是,所有宗藩都在拼命納妾生子。
甚至有人以庶出冒嫡生、以養子冒充庶出,騙朝廷的錢。
朝廷雖有節祿、限祿之舉,但仍趕不上宗藩們的生子速度。
宗藩們過慣了奢靡的生活。
他們不滿足于宗祿,逐漸開始了另外一套斂財之法:兼并田地。
宗藩之田畝,無須交稅。
使得宗藩們不斷兼并百姓田地,甚至有一些巨商大族也將田地掛靠在宗藩名下。
當下的周王府,歷經九代,名下田地已占據開封府耕田面積的三分之一。
依照這樣的速度,再有百年,開封府的良田將全歸周王府,開封府百姓不是變為佃農,便是變為流民,甚至成為反民。
可以說,當下的宗藩,就是大明的寄生蟲、吸血蟲。
但要解決宗藩問題,非一朝一夕之功。
有祖制加持,就連小萬歷與張居正都無膽量廢棄宗藩特權。
……
周王府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