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強望向隊列中的沈念。
“子珩,你便不用看了,陛下一直在夸贊你的票擬內容,你的速度甚至比呂閣老與我都要快,你今日放衙就回家吧!”
“你日后可將速度放緩一些,不然我們這些人恐怕日日都要通宵達旦了!”
沈念無奈一笑,拱手道:“下官遵命!”
沈念最擅長的就是擬定策略。
其在翰林院翻閱了諸多史書,又任起居注官侍君左右,其對朝政的了解遠超于絕大多數人。
外加大膽敢言,獻言獻策從來不走尋常路,故而從不糾結,速度甚快。
眾檢詳官們看向沈念,一臉羨慕。
他們也希望能得到這樣的“批評”,可惜沒有沈念的天賦。
往昔,申時行、王錫爵一直將沈念當作自己的后輩。
即使入閣,也是他們這一批結束后,才會輪到沈念,但依照沈念目前的能力與發展速度,極有可能在某一日,他們見到沈念要率先拱手喊一聲:沈閣老。
……
接下來的幾日。
除沈念外,眾檢詳官們幾乎日日深夜方歸,勁頭甚大。
很快就取得了令小萬歷都難以置信的巨大進步。
眾檢詳官們票擬優秀。
小萬歷便不用再費力思索或一直依靠花甲之齡的呂調陽與馬自強了,處理奏疏的效率將再次更上一層樓。
……
十月二十三日。
小萬歷賞賜呂調陽、馬自強兩位閣臣,銀葉各六十兩,賞一眾票擬檢詳官銀葉各三十兩。
此賞賜。
意味著眾檢詳官的能力已得到了小萬歷的認可,而票擬司也已逐步走向正軌。
這也讓眾檢詳官信心倍增,一個個不知疲累,越做越拼,越做越好。
……
小萬歷對此非常滿意。
大明獨特的官員銓選制度以及當下的考成法,使得文武百官做事都非常拼且不得不拼。
如果不讓他們將精力全消耗在正事之上,他們便會互相攻擊,形成黨爭,甚至導致君權臣權之爭。
一名賢君必須掌握的本領是:任人唯賢,賢時便用,不賢便黜。
這是小萬歷從嘉靖皇帝身上學到的帝王權術。
……
十月二十五日,午后。
沈念作為輪值的票擬檢詳官,突然翻閱到一份彈劾奏疏。
奏疏來自于都察院監察御史謝思啟。
他彈劾的官員是吏部尚書張翰,彈劾的理由是:
“居官數載,政無善狀,若傀儡之提線,每承上命,唯唯而已,今首輔離朝,君臣忙碌,而其醉心詩文,無心吏部事宜,昨日于吏部衙內著詩三首,命文吏送至城南詩社,令詩友品評……”
張翰,現年六十八歲。
萬歷元年被張居正舉薦成為吏部尚書,一直到今日。
自考成法施行以來,吏部職責甚重,張翰一直以張居正馬首是瞻。
吏部負責天下官員的選授、改調、考功、封勛、考課。
被譽為六部之首。
然在這個重要的位置上,張翰卻沒有什么存在感。
特別是近兩年來。
官員遷升改調,吏部全都仰承內閣意見,張翰幾乎不發表意見。
不過因他向來不招惹是非,外加是張居正看中之人,很少有官員彈劾他。
沈念微微皺眉。
一眾檢詳官忙得眼睛里都有了血絲,吏部尚書張翰卻在上衙期間寫了三首閑詩并讓詩友斧正。
這著實有些氣人!
張翰最大的愛好就是寫詩著文,尤其傾向于那種田園短詩與描述市井民情方向的文章。
這一刻。
沈念突然覺得張翰已不適合擔任吏部尚書。
有張居正在,他作為張居正的一只手,負責執行即可,但張居正離朝,他這種做法顯然是不行的。
沈念想了想,壯了壯膽子,提筆寫道:吏部張部堂年邁,處事唯諾,若此彈劾為實,臣建議勒致仕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