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日,近午時。
小萬歷連下三道御旨,處理治河爭議。
第一道旨,命工部派遣特使前往泗州調查高家堰對泗州與祖陵的具體影響情況。
第二道旨,命欽天監前往泗州查看祖陵風水,若水淹祖陵的可能性較大,朝廷將考慮遷祖陵,遷泗州之民。
第三道旨,告知河漕總督潘季馴,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治河工程照舊,一切以民生為先。
這三道旨下達后,朝堂百官都感到甚是意外。
沒想到小萬歷為了治理河漕,竟生出了遷祖陵、遷泗州之民的想法。
但目前在程序上沒有任何問題。
若祖陵被淹的可能性較大,若欽天監得出遷陵無損龍氣的說法,官員們還真沒有理由阻止遷陵,阻止遷泗州之民。
雖然這兩件事施行都比較費勁,但相對于常年反復的治河救災費用,還是非常劃算的。
前兩日上奏攻擊潘季馴治河的官員。
有一大部分都是利益驅使,希望借此阻礙治河,來保障他們在河漕之事上繼續謀取私利。
此舉直接敲碎了他們的小算盤。
待泗州知州與鄉賢士紳們知曉朝廷這三道旨意,估計有一部分人要哭爹喊娘了,他們不但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反而要為泗州之民的整體利益做出犧牲。
此事大概率會在年底才會調查出結果。
百官知曉小萬歷這番決定必然是內閣三大閣臣支持的,外加反對的理由不足,故而無人再提出異議。
……
十月十六日,清晨。
沈念身穿一襲嶄新的、繡著孔雀補子的三品緋色官袍,在殷正茂的陪同下,來到了戶部衙門。
自沈念在九月底擢升為正三品戶部右侍郎后,僅在十月初三那日,在戶部看了一下自己的辦事廳,不到半個時辰就離開了。
因戶部官員前期罷工了數日,恢復正常后都較為忙碌,殷正茂還未曾來得及向沈念引薦戶部的官員。
不過,因沈念身在翰林,又擔任了十個月的票擬檢詳官,對戶部中層官員基本都了解,只是見到有些人,認不出臉罷了。
今日算得上沈念在戶部正式就職。
接下來的每個月,沈念都會選擇在下半月搬到戶部辦公,至于待多久,則取決于有多少政務需要處理。
……
片刻后,戶部衙門前廳。
殷正茂將戶部一眾在衙的中高級官員和部分胥吏都聚集起來。
戶部主責:管理人口土地,征調賦役稅收,供給祿餉,總督倉廠,管理庫藏。
常駐戶部衙門之官主要是十三清吏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戶部各類大庫的提舉、庫使、以及一些負責日常事務的胥吏。
因殷正茂在內閣辦公。
當下總領戶部之事的乃是戶部左侍郎劉斯潔。
殷正茂站在最中間,年歲比殷正茂還要大一歲的劉斯潔與沈念分站左右。
殷正茂看了一眼沈念,笑著道:“諸位,這位是誰,不需老夫再詳細介紹了吧!”
“參見右堂大人!”堂下諸官紛紛朝著沈念拱手。
根據官場敬稱,尚書與侍郎同在,本衙下官稱呼左右侍郎分別為左堂大人和右堂大人,若出衙門,尚書不在,則直接敬稱為:部堂大人。
沈念這個二十九歲的正三品侍郎官,當下已是朝野皆知。
“諸位免禮!我初到戶部,還有許多事情不了解,需大家協助,接下來咱們一起努力,爭取讓所有人的考績都更上一層樓,爭取每次都能圓滿完成陛下交待下來的任務!”沈念客氣地說道。
隨即,戶部諸官自報身份。
又經一番寒暄過后,戶部前廳就剩下殷正茂、劉斯潔、沈念、還有兩名正五品的郎中,一個名叫龐善,一個名叫馮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