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申時行、海瑞、沈念等人正在討論如何安撫民心,將挪用的賑災銀再次用之于民時。
南京一眾部堂官陸續聽到欽差抵達南京,魏國公徐邦瑞、王岳、孫隆、受災三府知府全被抓到南京守備府的消息。
張四維得知海瑞已在南京暗查多日,并且朝廷竟派遣申時行、馮保、沈念三人齊至南京后,便猜出定然是賑災銀之事泄露了。
剛開始,他心情忐忑,擔心自己被供出去。
畢竟——
欺瞞朝廷稱受災三府常平倉儲備糧被水患所毀,騙取賑災銀,以及令皇家織造挪用八萬兩銀,皆是他的主意。
但很快他便冷靜下來,覺得自己被供出的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他只是出主意而非主導這一系列事件者,供出他,王岳等人依然是主犯,對他們并沒有太大好處。
其次,他未被供出,才有可能幫王岳等人減罪。
近乎陷入絕境的后者,當下需要張四維這種在南直隸德高望重的人為他們說話。
此外,即使被供出,張四維沒有留下任何紙面把柄,沒有獲利,更與他們交集甚少,且忙碌于救災之事,很難被定罪。
張四維唯一擔心的是,他暗中命人散播“水患是因新政改革,張居正德行不足所致”的消息,有可能被心思細膩的海瑞查出來。
張四維認真思索一番后,決定帶著一眾部堂官,主動出擊,親自去南京守備府看一看。
南直隸發生如此重大的事情,他們不出面,反倒會被認為心中有鬼。
……
南京守備府,臨時議事廳。
沈念拿著一份錦衣衛呈遞上來的文書,道:“目前,被挪用于皇家織造作坊的八萬兩賑災銀還剩余現銀五萬余兩,受災三府常平倉的儲備糧可忽略不計。我建議,撥付松江府與蘇州府各兩萬兩,撥付應天府一萬兩,根據三地受災情況,確定購糧數額以及建造粥棚、災民棚的銀兩數額!至于堤壩修筑之事,還需再向朝廷申請五萬兩銀,此事可放在安撫災民之后。”
目前,災民最大的困境就是無糧可食與無家可歸。
此乃造成動亂的最大因素。
搭建災民棚與粥棚不但能救助百姓,還能避免百姓為活命而暴動,出現燒殺搶掠的情況。
沈念緩了緩,接著道:“另外,我建議立即將因水患而被強抓為河工或被抓入大牢的百姓恢復自由,待做過此事后,再將地方挪用賑災銀之事與罷江南織造之事同時公告全城,讓百姓看到咱們的態度,挽回官府的一些公信力!”
“同意!”
申時行點了點頭,然后又皺眉道:“而今,民怨已起,去縣鄉搭建粥棚、災民棚,外加送糧,恐怕會遭地方一些百姓瘋搶,甚至還會出現燒殺搶掠的事情,這如何解呢?”
因水患,鄉里百姓,親人多有死傷,活下來的人又處于餓瘋了的狀態。
外加三府知府已被停職,地方官衙監管能力有限,官衙送糧撫民,極有可能因先后順序、份量不均、地痞搗亂、胥吏徇私等問題,發生動亂。
“待三府放糧搭棚之時,我去三府的縣鄉轉一圈吧,百姓應該能相信老夫。”海瑞開口道。
申時行微微搖頭。
“不行,數日間靠一人奔波三府之縣鄉撫民,鐵打的身子也遭不住,海僉院年事已高,不可如此勞累!”
沈念點了點頭。
“海老,申閣老說得對,不能讓您如此奔波,若某個縣鄉出現動蕩,我去跑吧!”
一旁,馮保像個小媳婦似的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
他實在插不上嘴。
鄉里百姓,不識字者甚多,他們不認《大明律》,只認鄉親父老口口相傳的好官。
海瑞和沈念這兩個在民間聲望甚大的好官,報出名號,絕大多數百姓都會聽他們的。
而馮保若報出名號。
被百姓得知這個就是將整個江南百姓都霍霍不輕的蘇杭織造太監孫隆的上官,百姓們一人一巴掌都能將他拍成肉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