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沈念、海瑞三人,分別從三個方向離開南京城。
他們準備前往鄉里巡查,先保障賑災事宜順利進行,然后還要建立露天巡視廳,解決百姓提出的問題。
至于馮保,則去了當下已罷停的蘇杭制造局。
此刻,織造局內定然還存在諸多問題,他必須要盡快清理一番,讓宦官這個群體的名聲能夠好一些。
……
九月二十一日,午后。
關于挪用賑災銀與暗殺巡按御史的案宗傳到了京師,傳到了文華殿。
小萬歷看罷案宗內容后,氣得臉色發青。
他沒想到查到最后,主罪第一竟然是蘇杭織造太監孫隆。
孫隆為完成精武學院教習與學員的冬服,強制索要八萬兩賑災銀,此行為導致了賑災事宜的全面失敗。
這個結果,相當于朝著小萬歷臉上扇了一個耳光。
“大伴是如何辦事的?竟……竟讓朕成為了導致賑災失敗的幕后兇手!”小萬歷無比氣憤地說道。
就在這時。
有小宦官來報:內閣閣臣張居正與殷正茂請求覲見。
小萬歷知曉二人必然是因此案宗而來,頗為無奈地說道:“請二位閣老進來吧!”
很快,張居正與殷正茂大步來到了文華殿內。
“陛下,申閣老等人呈遞的奏疏與案宗,您應該看過了吧,不知陛下是否同意他們的懲處決定?”張居正開門見山地說道。
小萬歷想了想。
“孫隆、王岳、魏國公三人,罪大惡極,理應判處斬刑,不過,孫隆、王岳乃是內廷之人,朕建議將他們帶到京師,交由詔獄行刑!”
此刻,馮保懇請將孫隆、王岳押送京師的私信還未曾傳到京師。
但小萬歷清楚若將二人在南京城城門外斬首,丟的是皇家顏面,故而想將二人押送京師處置。
而張居正、殷正茂來得如此匆匆,恰好就是為了反對將二人押送京師行刑。
“陛下,臣以為不可!孫隆、王岳皆為主謀,罪行遠大于魏國公與受災三府知府,將二人押送京師行刑,即使也是死刑,但恐怕難撫民心,難消災民心中憤怒,臣建議,同意申閣老所請,將二人斬于南京城外,百姓面前!”
“臣附議!”殷正茂拱手道。
小萬歷微微皺眉。
“元輔,你是知孫隆秉性的,愛讀書,說話做事向來溫文爾雅,且他做這一切,雖然手段不對,但是在完成朕的差事,朕不愿讓他死得那么慘,另外,將二人斬于南京城外,有損皇家臉面,朕無法接受!”
小萬歷干脆果斷地道出了心中所想。
張居正朝前走了一步,微微拱手。
“陛下,在您面前,孫隆是個好人,但在百姓面前,他可能就是個劊子手。”
“宦官干政之弊,在于他們心中只有陛下,而無江山社稷,無黎民百姓。在陛下眼里,他們做事又快又好,甚是忠心。但陛下可知,他們是利用皇家特權行事,毫無顧忌。陛下用他們用得很舒服,但他們卻能漸漸毀掉陛下的名聲!”
“陛下,江南富庶,賦稅甚是重要,陛下若將孫隆王岳二人押入京師論罪,傷了民心,一旦流民聚而造反,恐怕……就不是皇家顏面丟失,而是戰亂出現,新政成果將毀于一旦了!”
“陛下,您覺得在百姓面前重懲二人有損皇家顏面,是您認為內宦能代表您,代表皇權,但老臣想說的是,陛下是陛下,司禮監是司禮監,司禮監是陛下的一只手,內閣與六部也是陛下的一只手,陛下若將內廷宦官當作家人,將外朝百官當作外人,那……那朝堂君臣關系必亂,還如何造就盛世之景?”
……
張居正面色嚴肅,帶著一抹不容置疑的氣勢。
小萬歷想了想,看向申時行的奏疏,道:“朕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