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被戰火撕裂的宇宙,一個在絕望中掙扎的宇宙。
殘陽般的恒星光芒透過硝煙,在破碎的星環上投下斑駁的血色。帝國與它的星際戰士們如同銹蝕的齒輪,在滅絕的威脅下艱難運轉,將無數人性碾碎在一次次冰冷的抉擇之中。
大多數星際戰士將平民視作可消耗的物資;部分戰士會在戰術面板上計算傷亡數字,冷漠地權衡得失;以及更少一部分星際戰士通常更傾向于連著平民帶異端異形一起揚了的時候。
唯有極少數的星際戰士依舊會堅持帝皇還行走于人間時給予他們的責任——
保護與拯救人類。
慟哭者戰團正是那些極少數珍視平民更勝于自己的星際戰士。
然而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他們在詛咒中誕生,自誕生起就背上了被詛咒者的稱號。
當其他戰團在勝利慶典中高歌時,慟哭者們只能在陰暗的艙室里,用刻滿傷亡名單的金屬墻壁見證自己的宿命。
,第十一次黑色遠征中,苦行者戰團因為慟哭者戰團是詛咒建軍誕生的戰團而認為其是被詛咒者,所以棄他們而去。
果不其然,慟哭者直面黑軍團主力,因為苦行者戰團的離去,導致慟哭者被黑色軍團圍攻。
戰爭結束后,慟哭者全團又遭遇了亞空間航行事故,被卷入亞空間風暴,在亞空間中獨自對抗混沌100余年。
,離開銀河許久的慟哭者在多次遠征證明忠誠后,被分配到大漩渦守衛。
期間多次承受大規模減員,具體戰役未知。
,慟哭者參與極限星域的科林斯遠征,300名星際戰士和暴風之女號戰斗駁船參與了這次行動。
在解放屠宰場3號行星時因為拯救平民而延時,導致獸人支援部隊對其進行了集中攻擊,使得己方承受了三分之二的人員傷亡,全團首次爆發有記錄的黑怒。
,慟哭者參與阿基里斯遠征,但法隆號的挽歌系統發生了災難性的驅動事故,導致船上的四個小隊只剩下數名幸存者。
其中一些幸存者被召集到死亡守望中,服役于連長莫德雷德率領的殺戮小隊麾下,而其他人則返回戰團,與兄弟們一起服役。
,大約870名慟哭者被迫于卷入巴達布戰爭,隨后遭遇了米諾陶戰團的針對性攻擊,于向帝國審判官投降時,失去了戰斗駁船,全團僅剩311名慟哭者。
巴達布戰爭結束后,慟哭者被泰拉高領主視為叛徒,讓其執行一次一百年的贖罪遠征。
于贖罪遠征期間,慟哭者正面撞上了克拉肯蟲巢艦隊的主力,為保衛諸如馬沃里翁與德芙蘭等帝國世界免遭泰倫入侵,慟哭者們選擇迎難而上,進行了一場毫無希望的戰斗,幾乎滅團。
一直到帝國攝政基里曼蘇醒,原鑄星際戰士隨著他們的艦隊一同到來,長期處于團滅邊緣的慟哭者們才終于有機會喘了口氣。
太慘烈了。
羅穆路斯翻閱著腦海中屬于慟哭者的檔案。
甚至是部分初創團,像比如極限戰士這類經常窩在奧特拉瑪不出來的戰團,在蟲巢戰爭開啟前都未必有慟哭者經歷得多。
然而,慟哭者在經歷這一系列悲慘的事件后,依舊堅定的忠于帝國,并依舊盡可能的保護帝國人民,才是最為難得可貴的。
亦或者,正如他們的戰吼那般——
‘為所珍視之人,吾等秉榮耀而死’。
無關忠誠與否,只是所謂的帝國恰好屬于人類,幸運地與他們道路交匯罷了。
隨后他開始關注第三防御陣線的進攻線路。
考爾那幾支新提的原鑄星際戰士戰團去卡爾加那邊支援了,這些戰團本身就非常敏感,作為標準圣典團讓極限戰士護著沒什么不好。
黑色圣堂前去承擔分支艦隊的職責,處刑者與緋紅之拳則是結伴而行,潑拉克斯等人的熱誠能夠很好的中和處刑者的剛烈暴戾,防止出現什么不必要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