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望的銀河之中,原體到底代表了什么?
在經歷了與原體同行的二十多年之后,阿萊克斯·凱恩看著眼前的星界軍們,對此有了愈發深刻的理解。
彼時,警戒星空港的穹頂下,帝國軍團運兵船正吐出潮水般的星界軍。
疲憊而困惑的軍士們拖著成箱的裝備行走,嘴巴因這些裝備的先進以及即將屬于他們的通知而張大,他們中的大多數只在軍務部的圖列上見過這些裝備。
有軍官們手持著表單指揮著,讓那些因為阿斯塔特出現而過于激動的士兵們排成整齊隊列。
整隊完畢的方陣便會在檔案中冠以詳細的記錄,編好進一步簡化的部隊編號,進行裝備配給,副官們在隊列中匆忙地穿梭,在各個士兵衣領處打上鋼質標簽,上面標有全新的識別碼以及作戰序列。
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
“我發誓,我在從未見過如此完善的條例,還有補給。”
看著手中由破曉之翼軍事委員會下發的檔案,有星界軍軍官忍不住嘟囔道。
與普遍裝備了更高級甲殼甲或是火炮坦克等載具的陸戰軍團不同,他的預備隊居然被精確分配了一系列突擊型空中載具。
“我也是。”
阿萊克斯政委回答。
他就站在這名星界軍軍官的旁邊。
“你好。”
他簡短地打了個招呼,語氣里沒有多余的修飾,只有軍人特有的直接。
“你好。”
軍官回答,同樣簡潔。
一切就這么簡單,同樣飽經風霜的手很是自然的伸了過來,彼此握在一起。
二人看到了對方的姓名。
巴里·布朗森(曙光艦隊第143空降兵預備隊指揮官-艾里西亞空降兵團-第十三步兵團)
阿萊克斯·凱恩(曙光艦隊第3主力兵團軍事顧問-卡迪安第43團‘破碎之劍’)
軍牌內部的小字包含了他們過去的作戰序列,而更加顯眼的區域已經被統一格式的編號所占據。
所有人都是這樣。
曙光艦隊對聚集的星界軍部隊進行了重整,這是極為必要的,要不然對這些星界軍軍團的管理就會變得一團糟。
這些士兵來自銀河各處,因原體的意志而集結于此,自然也不熟悉曙光艦隊的指揮,更不認識除了同部隊外的其他人。
而在那些正式編號的小字里,藏著故鄉的名字、所屬的兵團。
短短幾個字母。
裝載著僅存的、令人慰藉的歸屬感。
以視線交換了彼此的姓名,兩位短暫謀面的軍官便在又一次交錯間分道揚鑣,各自消失在忙碌的甲板人群中。
在完成特定的裝備配給后,這些星界軍們將獲得九十標準日的訓練周期來熟悉他們更迭的武器系統,之后,根據適應期間對其作戰能力的評估,他們將被精確部署至朦朧星域各個戰略節點。
這套流程展現出令人驚嘆的效率與精確性。
在配置了由阿斯塔特為信息處理主體的行政團隊之后,各個軍團的信息處理能力也隨之日漸高效。
特殊編制的星界軍部隊被安置得如此精確,即便無法達到理論上的完美匹配,其準確度也已遠超帝國舊時代的任何軍事調度記錄。
“戰爭。”
阿萊克斯的視線穿透觀察窗的強化玻璃,凝視著外面永恒的星海。
離開曙光星區已然數年,回歸的旅途卻并沒有想象中那般平淡。
艦隊被混沌的威脅堵在了警戒星,讓這場本應該在兩年內結束的航程迎來了極大的延誤。
原體們在控制警戒星之后便依靠著自身的權威集中著兵力,顯然是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而本已經在曙光艦隊內部享受了一段時間退休時光的阿萊克斯也選擇響應了征召,作為軍事顧問重新參與到他最為擅長的戰爭之中。
一次本該平靜的退役航行,轉眼間又化作一場新的遠征。
對此,阿萊克斯政委表現得很平淡,畢竟他只是一個星界軍政委,帝國不可能對他個人施加以多么特殊的待遇,在過去,中途突然被調遣去指揮其他部隊也是常有的事情。
對政委這個職業而言,平淡的軍旅生涯根本就是奢望,每次突如其來的調令背后往往都意味著要接手一個瀕臨崩潰的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