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死去之子,我允予你禁制:你將引領迪盧木多,奧迪那之孫,去往死亡之途;你自身的生命,亦不能比他的更漫長。”
只因那與他私奔的格蘭妮所說:
“噢,迪盧木多,我對你立下禁制:在芬恩與他人自沉睡中醒來之前,你須娶我為妻,救我免于此次可憎的婚約。”
即便他所遭受的萬千苦難,其根源并非源于自身的過錯。
即便他有千萬種理由可以去拒絕、去反抗這些不公的命運……
那迪盧木多·奧迪那,依然選擇恪守他所信奉的“騎士之道”。
甚至到了愚忠的地步。
這重情重義,英勇善戰的英雄!
寧愿被命運的枷鎖束縛,被不公的禁制引向死亡的毀滅。
也絕不容許自己的行為來玷污那心中的忠義。
……
最后,這位不愿違背誓約的騎士,便帶著格蘭妮,駕駛著芬恩的戰車和馬匹從塔拉出發。
兩人就此開啟了一場長達十六年、并非出于迪盧木多本意的私奔與逃亡。
而這十六年顛沛流離的歲月之中。
即便以九百年后的騎士準則來衡量。
即便用后世最嚴苛的“忠義”標尺來審視他的一舉一動。
他的光輝品行也幾乎無可指摘。
他決意保護格蘭妮,卻從未背棄對主君芬恩的忠誠。
這位從迪奧萊因口中得知“若與格蘭妮結為夫婦,死亡將隨之而降”的騎士,內心深處便抱有一個悲愿:
但愿在一切風波平息之后,公主能毫發無損、清白無瑕地回到她丈夫的懷抱。
因此,每當憤怒的芬恩追蹤至他們曾停留的地點時。
他總會發現迪盧木多用樹枝搭建的棚屋、燈心草鋪就的柔軟床鋪、以及吃剩的食物。
而在每一處,芬恩都會找到一塊未被撕開的面包,或是一條未經烹煮的魚——
這是迪盧木多留下的訊號,是他以騎士的榮譽向主君立下的誓言:
他尊重芬恩作為丈夫的一切權利,始終將格蘭妮視為姐妹,以禮相待,絕無逾越。
甚至——
當他們在林中休憩時,他與她的床鋪總有距離,并在中間放上一塊石頭。
當他們于洞中留宿時,他總睡在離她最遠的角落。
即便格蘭妮對他百般引誘,使他身心備受煎熬、不得安寧,甚至當面嘲諷這位英雄怯懦無能,
迪盧木多依然恪守那份忠誠,始終對格蘭妮保持尊重與距離。
可是,可是……
命運便回報與迪盧木多殘酷的結局。
盡管在十六年的流亡中,這位強大的戰士用每一次克制、每一次堅守,不斷驗證著自己的忠義。
但那些已然造成的隔閡與傷痕,卻已經無法用行動或語言去彌補了。
最后——
因為迪盧木多已在不斷的追捕與沖突中,殺死了芬恩眾多忠誠的部下;
因為芬恩的孫子奧斯卡敬佩迪盧木多的勇氣,不愿與這位英雄為敵,并警告任何人不得傷害他;
因為迪盧木多的養父,愛和青春之神安格斯·麥·奧格的介入與要求……
感到力不從心的芬恩,最終表面上同意了與迪盧木多和解。
但那無法消弭的仇恨,又怎能在酒杯的交錯和誠摯的歉意中消除呢?
迪盧木多誤殺了芬恩的養母,已經和自己的君主結下了殺母之仇。
而芬恩在十六年追逐中所承受的名譽羞辱與部下的傷亡,更是如同怨毒的蛇牙刺入心臟,讓那毒液浸潤五臟六腑。
于是,這位被仇恨、嫉妒所掌控的君主,始終沒有原諒他的憤恨。
他引誘著迪盧木多走向那片被詛咒的狩獵之地,走向那頭注定奪取他性命的魔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