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用過早飯,趙禎等人一發去了北面阮小二所在的水寨,清點人員后,阮小二使人駕船將眾人送去梁山。
巳牌時分,眾人才到了杏花村,早有里正朱明生在村口迎著。朱明生邀趙禎一行人去村里歇息,并說道:“大官人,村里備下薄酒,請大官人入席,聊表我等莊戶謝意。”
趙禎見天色還早,對朱明生說道:“先不忙吃飯,待將隨行軍士安置后,再來入席。”
一行人馬不停蹄,人不歇腳去了山頂大寨,遠遠的看到山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整個山頭比上回來時削去了一層,也平坦了許多。
寨墻就地取材,用的是山上就地伐的木材,留有四道寨門,寨門兩側各用山石砌筑了兩個望樓。
沿途看到杏花村莊丁幾人一組,從山上各處往山頂運送合用的石頭、木材。走到寨前,只見南門外一片空地上,陶宗旺、韓伯龍、杜遷、白勝五人等在這里。眾人上前見了禮,趙禎道:“兄弟如何都在寨前?”
韓伯龍指了指身后的望樓,說道:“望樓上的兄弟,早早就看到了大官人一行人。陶宗旺兄弟修建的這四處望樓,東西南北看去,一望無垠,白日里有什么風吹草動,早早就能知曉。”
趙禎看著這兩座比旁處高大許多的望樓,夸贊道:“不錯,有這些望樓,將來白日里也輕松許多。”
趙禎走進去看了看,石頭砌筑的望樓上下兩層,兩丈見方,背面開窗,其余三面各開一個一尺見方的射孔。有木梯上下連接,通至樓頂,頂上四根柱子支撐起一片木屋頂,能遮風擋雨。四下敞開,如今正有兩人在上頭瞭望。
陶宗旺一旁說道:“大官人,我見有浩蕩水泊環繞,若有人來,也要經水路過來,這才修建了這些望樓,一處能住五人,白日里能擴大視野。這里修建的好了,我想著在其余山頂上也修建些望樓,白日施放煙火,夜間點火,以此快速傳遞情報。”
趙禎聽了道:“兄弟,你這想法好,如此設置一套傳遞情報的煙火,各處軍寨也能快速集結救援。各處修建好了烽燧,我記你一功。”
陶宗旺道:“大官人,修建烽燧望樓這個想法,還是從朱洪基兄弟那里聽來的。”
趙禎道:“奧?還有此事,說來聽聽。”
陶宗旺道:“大官人,前段時間朱洪基升任縣學堂長,按照大官人的吩咐,朱堂長的住處也換成兩進的院子。我帶人去修宅子的時候,時常與朱堂長閑聊,小弟因愛刺槍使棒,不免對明朝軍中事情多問了些。”
“以此了解到,這明朝時候,邊境上有兩支特殊兵種,一支叫墩軍,一支叫夜不收。”
“夜不收且不去說,只說這墩軍,住在墩臺,大者10人,小者5人,職責守衛墩臺、瞭望敵情、傳遞烽火。凡邊方山川、城堡疎遠空闊處,俱筑煙墩(墩臺)。高五丈有奇,四圍城高一丈五尺。上設懸樓、壘木,下設壕塹、釣橋,外設塌窖、賺坑.墩置官軍守瞭,以繩梯上下。”
“小弟聽聞后,想著梁山各峰傳遞信息不易,筑這處軍營時候,在寨門處鑄造這幾座望樓嘗試一番,別的不說,視野開闊去多。小黃山、小平山、玉皇頂三處最高處也造一座墩臺,只用五到十人,東邊水泊就能一覽無遺。”
趙禎聽了,不住口的夸贊了陶宗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