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道:“大官人號撲天雕,我聽聞雕長成前,居懸崖,非成年不動,捕獵亦是輕易不動,動則一擊必中。大官人如今情形,只不易輕動,若動,必有血光之災。”
李應再問,吳用卻顧左右而言他,不再多說,喝了茶,要走。李應無奈,又取出白銀十兩來謝。
吳用推辭不受,別了李應,同顏六兩人告辭離去。吳用依舊搖動鈴杵,出門往西去了。
卻說吳用走后,李應問杜興道:“兄弟,這可知這法師何意?”
杜興道:“大官人,目下要說大事,不過是祝家莊要與梁山縣放對,邀大官人助戰。可是應在這里嗎?”
見李應皺著眉頭說道:“年前已應了祝朝奉,他怪欒廷芳傷了祝虎,必要復仇。不去,顏面上如何過的去。”
杜興道:“這本是祝家莊自己的事,與大官人何干?再者,當初盟誓,說的是共守村坊,可不是外出征戰。這些年,祝家莊多有欺侮之舉,他家但有事情,要取人時,早來早放,要取物件,無有不奉。我等去他家時,哪次不是推三阻四。法師所言,莫不是應在此事?”
李應不語。
杜興道:“大官人,正所謂一動不如一靜。莊里莊戶對征討梁山縣也多有不滿,大官人不如裝病推辭。他再來時,只推脫有病在身,不能出征,莊上多出壯丁維護獨龍岡周全便了。”
二人計議一定,幾日后,大張旗鼓延請名醫,祝家莊祝龍來探視,也只杜興出來接待,推辭李應患了傷寒,見不得風。把應對之辭與祝龍說了,祝龍無奈,只得回家告知眾人。
引的祝虎破口大罵:“李應這廝恁地不曉人事,三莊盟誓,欒賊斬我一條臂膀,邀他出戰,這廝眼見的裝病推脫,不當人子。”
祝萬茂陰沉著臉,喝道:“休要嚷嚷,成什么樣子,沒得叫人聽了笑話。他雖不愿出戰,到底顧及臉面,愿意守護三村安全,如此莊上多出些人馬便是,后頭勝了梁山,再來清算。”
祝萬茂下首兩人也在一旁勸導,這二人正是外出歸來的祝萬年、祝永清二人。論武藝,這二人還在祝氏三杰之上。
祝萬茂哼了一聲,說道:“這水泊梁山我也曾聽過,原先不過有些不成器的占山為王。卻不知從哪來的這人,竟然占下全境,也不知走的誰的門路,竟然得了朝廷敕封。好在只是個羈縻縣,朝廷里頭無足輕重。我等我等出兵,處理好首尾自然無人來問。再打點一番,我家也做個百里侯。”
“原想著莊上出3000人馬,李家莊、扈家莊各出2000人馬,7000人馬足夠蕩平梁山縣。如今李應稱病,不管真假,他總是愿意看顧村坊,莊上再多出1000兵馬,也足夠蕩平水泊梁山。”
祝虎雖然惱怒,卻也無法。祝龍、祝彪二人似是第一回聽到可以攻占梁山縣,不禁細問起來。
祝萬茂說道:“他那里是個羈縻縣,自任官吏,又不交稅,猶如國中之國,朝廷自然不上心。我這里若能真個打下來,朝廷不僅不會怪罪,反而有些獎賞。”
祝彪道:“父親,他那里不是也有靠山嗎?”
祝萬茂道:“你等不曾任官,以此不知,像梁山縣這種情況,每年總有些。都是從迷霧中侵占的土地,朝廷并不重視,他那里不見的有多大的靠山。再說,即便有靠山,人都殺了,我請人居中說和,最多出些錢財,今后年年上供,他那里不損分毫,必定不會為難我等。朝里也上一分供奉,自然萬事大吉。”
祝家莊六人密謀許久,都笑瞇瞇的出了正廳,抽調莊丁,準備器械,各自去忙。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