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只是要辛苦幾位兄弟操持。我想著,過幾日,將楊林、時遷、白勝、段景住、石勇幾個貫走江湖的兄弟去周邊各處踅摸一番,看看可有流落江湖的好漢、不得志的讀書人。”
吳用道:“名滿山東河北的及時雨宋公明,再有馬步都頭【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就在鄆城縣,可惜他三人家業在此,人面精熟,怕是不肯來此。”
趙禎聽了也感嘆一番。
吳用道:“前些時日說的沂州地面上青云山、猿臂寨兩處,倒可以著重打探一番,若無劣跡,招來梁山,也是不小的助力。”
趙禎點了點頭,說道:“待除去祝永清,再來計較。我這里還有一事要與軍師商議。”
“這次去主世界,有韓集鄉鄉長宋世欽尋我,要同我探索一處古墓遺址。我那妻兄郜鵠建議我去見識一番。那里竟然有僵尸、陰魂之類,兄弟與我計議一番,看看選哪些好漢同去。”
吳用聽了,又細細問詢一番,說道:“如此看來,自然要選佛道之人,有道行的道士只董老道一個,和尚卻多,廣惠、魯智深這兩個不提,蓮臺寺里圓通也是得道高僧,更有武僧十八人。即是古墓,恐有機關,再帶上時遷兄弟。”
“古墓狹窄,馬軍頭領都不用,再選幾個勇猛的步軍頭領,攜帶法器,也足夠應付。正好明日大官人娶妾,眾人都來賀喜,我尋個時間,讓董老道、圓通等人先做好準備。”
趙禎道:“如此也好,我雖就職道士職業,如今也并無手段可用,也不知什么時候能學到道術。”
吳用道:“小生也曾聽聞道術神異,只也不曾見過,今后可多多留意。”
說著,二人又說起傅玉去處,正說著,只見欒廷玉推門進來,后頭跟著一個面嫩的漢子,見了禮,欒廷玉開口道:“大官人想必已聽軍師說過,這人正是小徒【飛錘】傅玉。”
“當年我與師弟【病尉遲】孫立同在師父門下學藝,師父亡故之后,我二人就此下山。早年路過一處莊子,應聘做了教頭,見他資質不錯,私下傳了他一套槍法,并飛錘之法。我離去之后,傅玉也投奔親戚去了,不曾想還有緣再見。”
吳用笑道:“要不說這梁山縣是欒教頭福地呢。”
趙禎道:“如何說?”
吳用輕搖羽扇,道:“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欒教頭就占了三個。”
眾人聽了都笑。
笑罷,趙禎對二人說道:“傅玉兄弟既來,也當做些安排。我剛與軍師計議過,本想讓傅玉兄弟去欒教頭軍中,只是想到李應兄弟新建的第七都更需人幫襯,想著讓傅玉兄弟去第七都做個馬軍副兵馬使。”
吳用在旁說道:“楊林兄弟時常去外頭公干,招攬好漢,軍中事就放下許多,以此,李應兄弟正缺一人輔佐。”
傅玉聽了,道:“小人愿去,師父所在的獨龍岡也不遠,休沐之時,也能請教武藝。”
吳用道:“明日就是大官人納妾時,我等就不打攪大官人了。大官人寫一道手令,我與欒廷玉兄弟送傅玉兄弟去李應處。”
趙禎依言做了。三人正要告辭,看著手搖羽扇的吳用,趙禎說道:“學究,你這鵝毛扇從哪里來的?”
吳用道:“小生平生最欽佩諸葛丞相,以此自做了這把鵝毛扇。不知大官人何故問此?”
趙禎道:“軍師稍待。”說著對趙元禮說了幾句,讓其去庫房走一趟。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