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疑惑道:“什么?”
“花知寨調任景陽鎮的事成了。”
趙禎大喜:“不知花知寨什么時候能到?”
蕭讓回道:“大官人不在這幾日,童太尉簽字的敕牒、告身以快馬送到東平府老大人處,時遷兄弟辛苦,立刻帶著,去了清風寨。想來花知寨已經起身。”
“除此之外,老大人又調撥【飛錘】傅玉做了景陽鎮副知寨,一同駐扎景陽鎮。景陽鎮原有1000人,云天彪帶走了一營砍刀手,如今鎮上只有一營步卒,老大人調撥了一批盔甲兵刃,讓補足1000之數。”
趙禎道:“這倒是好事。只是傅玉兄弟去景陽鎮后,楊林兄弟又不在,李應兄弟這都馬軍就只有他一人統領了,還要另調一個兄弟前去幫扶。”
吳用道:“大官人,收到這消息,我等與傅玉兄弟已去景陽鎮過了。這景陽鎮軍士里除了一營禁軍,尚有兩營廂軍,傅玉兄弟已持敕牒、告身上任。”
“我等商量后,想著將李應和孫安這兩都人馬調往景陽鎮,按照朝廷慣例,這馬軍200騎,也算作一營,如此,用朝廷糧餉,還能減輕我等負擔。甚至于這留下的500禁軍,我等都想請老大人調離,從獨龍岡調撥500人過去充任。如此,這景陽鎮今后就是我等地界。”
“至于廂軍,本就完全受老大人調遣,已讓傅玉兄弟遞上了公文,挑選善戰的補入禁軍,剩余的都裁撤了,同禁軍老弱一同,都安置在梁山縣各處。”
趙禎道:“有學究、蕭讓二位兄弟籌劃,何愁梁山不興。不費一兵一卒,平白得了一個萬人的大鎮。”
吳用、蕭讓聽了,連道:“全賴大官人名號,若是旁人,如何能請動老大人?”
“只是廂軍都裁撤了,如此大動靜,怕是要引起朝廷關注。二位兄弟可有應對之法。”
蕭讓道:“大官人多慮了,這廂軍本就不受朝廷重視,或是禁軍挑剩的老弱,武藝不精者,或是勞役兵,流放犯人,或是流民中的壯丁,與國家都是負擔。如今能全部裁撤了,與老大人還算是一樁功績呢。”
七八日后,景陽鎮里兵馬在傅玉、吳用二人梳理下,重新編練了一番,裁汰老弱之后,只余馬軍兩都,步軍四都。
這日,趙禎正在莊里侍弄菜地,吳用匆匆過來:“大官人,時遷使人來報,今日午牌時分,花知寨就到景陽鎮了。大官人可要親自去迎嗎?”
趙禎聽了,直起腰來,拍了拍手上泥土:“自然要去,你等回來都說這花知寨一表人才,我正要去看。”
說罷,讓吳用稍待,趙禎換過一身衣衫,騎上【照夜玉獅子】,帶上重鋒都,和吳用去了景陽鎮。
一眾軍士早早在鎮門前列隊,午牌時分,果然見一隊人馬,監押著許多車仗,緩緩從遠處過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