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中都縣的徐和,趙禎下令,將其調往泗水,兼理仙源政事。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便是說在泗水養傷的彭玘來投。
汴京城里,趙禎攻占高密、安丘的請功文書也從通政司遞到天子御前。
天子見了報捷文書,對一旁升任侍御史的侯蒙道:“看來這青州賊還是要著落在這個趙澤身上。”
“前者已復三縣,太尉以為密州未竟全功,不可大賞。如今既收復密州全境,又將青州賊拖在掖縣,當賞。”
侯蒙道:“只怕太尉明日要以青州賊未除,不可大賞為由推辭。”
天子皺眉問道:“這是為何?”
侯蒙道:“官家,三路征剿,只趙澤這里多有功勞。他是草莽出身,全靠剿青州賊才到今日,既非太尉親眷門人,也非科舉出身,如今占據三州之地,早有人眼熱。”
天子聞言道:“三州之地,確實多了些。禮部為何不栓派官吏前去?”
侯蒙道:“宋江一伙,打破州縣,不問青紅皂白,官吏盡皆處死。沂州、密州,乃至萊州,都直面青州賊兵鋒,以此,少有人敢去。多以病推辭不授。只有一個魏虎林,接了差事,去了沂州任職。”
“我聽說,這個趙澤娶了東平府程萬里的女兒?這程萬里是童樞密的門人吧?”
“不錯,當初趙安置使從知縣升為知州,管轄之地多是從東平府劃撥,翁婿二人相鄰,地界還是東平府大小。這幾日,已有人上書,擬將東平府再改回鄆州。”侯蒙回道。
“臣對此也是支持的。趙澤雖無反意,朝廷不可不防。”
天子聽了,略一點頭,問道:“侍御史何意?”
“可以高官厚祿,多賜金銀美人,差遣卻不能再加。位可高,權不可重。”侯蒙道。
“將來剿滅青州賊,若能征召其前往淮西、江南最好。若不然,要將其調離京東兩路最好。省得又多一個聽調不聽宣的諸侯。”
第二日朝會,文德殿內眾臣僚拜舞山呼畢,天子將趙澤請功奏章拿出來,讓百官議論。
高俅見了,果然如侯蒙多說一般,認為青州賊不滅,這些州縣不過是青州賊有意舍棄,不足以重賞。
天子道:“太尉所言有理。然有功不賞,只恐有礙軍心士氣。雖不好再賜名爵,金銀器頑,卻要多選些好的送去。”
“東平府六縣,如今只有須城、東阿、平陰三縣,政事堂上書,擬降為鄆州。眾卿以為如何?”
蔡太師出班道:“圣上,東平府一拆為二,已非軍事重鎮,降為州,分數應當。”
各衙主官也紛紛奏對。
最終將東平府降格為鄆州。
至于梁山趙澤賞賜,天子讓政事堂擬訂明目厚賞。
議過這兩事,只見樞密院同知上前奏道:“圣上,童樞密使遣人露布報捷,連奪陵川、高平兩城,殺蓋州府偽樞密使鈕文忠部下董澄、沈驥、張禮、趙能。輝縣、武涉之圍已解,如今大軍兵圍蓋州府。”
天子聽聞,不禁龍顏欣悅。
眾大臣在蔡太師率領下,恭賀道:“賀喜圣上,青州、河北連戰連捷,掃滅反賊,清平天下,再現盛世。”
天子道:“著樞密使將有功員役,都備細寫表申奏朝廷。正偏將佐,一俟還京,論功升賞,高遷任用。”
右正言陳衿出班,奏道:“圣上,首戰得利,當與民同樂,可大赦天下,以使百姓沐浴皇恩。”
殿前太尉陳宗善出班道:“不可,陛下赦宥,當在平定叛亂之后,如此才能彰顯圣上威加四海。”
“善。”天子道。
“童貫、趙澤二人有功,除封賞之外,再賜赭黃袍、金帶各一,以彰其功。”
請...您....收藏6...9...書....吧....!
散朝之后,高俅不回衙署,隨蔡京回了太師府。
見禮后,高俅道:“太師,這梁山趙澤好生無禮,公文不送來我處,直送去通政司。”
蔡京聞言,放下手里茶杯道:“我上回就說過,趙澤這廝小人無意。麾下招攬的大半都是江湖亡命。以此看來,他也絕非是個安分的。他立下功勞,陛下讓你擬定名目封賞,這點財貨,他哪里能看在眼里。此時想必還在記恨你,如何肯將公文先遞與你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