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人倒不存在什么被拉攏,過來做奸細的,純粹就是不得志。
論起來,家勢最好的竟然是這個熊廷林。他家也是官宦人家,祖居建州建陽,到他這一代,大觀三年己丑科,熊家四人登榜。
熊安上更是己丑科武舉第一人。
叔侄兄弟同登文武之科,徽宗天子還曾命筆賜詩:“晉室安元齊奏捷,虞廷元愷并登庸。”
這文進士便是身前的熊廷林,還有一個熊元輝,因身子單薄,常年生病,早就辭官,在家設族學教導后輩。另外兩個都是武進士,一個叫熊元行,一個喚做熊安上。
熊元行早歿,叔侄兄弟四人只有熊廷林和熊安上還在官場廝混。
熊安上累官升遷為信德軍兵馬鈐轄,權通判軍州事,而作為叔叔的熊廷林卻還在選海沉浮,如今更是被打發到梁山自生自滅。
熊廷林也是憋了一口氣,雖說文貴武賤,與熊安上相比,自己年過半百,還不曾掙脫選海。
本還未覺得如何,今日聽聞孫覿、張通慶一番話,確實點醒了自己。
年過半百,又遭算計,形同發配。不如再拼一把。
如今天下不靖,借此事,正好遷移一支族人來此,繁衍生息,也算是為熊家準備了一條退路。
見了趙禎,熊廷林連忙表露投靠之意,趙禎也不推辭,當即就升任熊廷林為濰州望縣昌邑知縣。
與孫覿、張通慶不同,熊廷林等人久經官場,對官場上的陳規舊習自然了若指掌。只不過,梁山這里與別處不同,不但是田畝稅賦不同,政令也多有不同。
縣府公使錢制度更是取消,相應的,官吏俸祿提高不少。
貴文賤武更是不存在。文、武官員互相制約。
以此熊廷林三人雖有了職司,卻也不是即可上任,連同馮誠等人,都送去梁山縣衙門,待足一月,熟悉梁山政策,然后再去上任。
這些人本也沒指望能用的上,不想朝廷送來的八人都有些能耐,別的不說,就是只善清談的彭彬,做個縣教諭也是綽綽有余。如今三人率先投靠,趙禎也有千金市馬骨之意,這才讓三人初來就實際擔任百里侯之職。
當然,缺人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沙門島犯人,本以為能找到幾個可用的,結果卻是令趙禎大失所望。
這伙人上岸養了幾日,趙禎使人拿著名冊一一對應。僅有的幾個文官,都死在島上。
每日忍饑挨餓,還要下海勞作,能撐下來的多是身體健壯的。
上岸的這些人里頭,身有惡行的不在少數,小半都有武藝在身。
只可惜,這些人在島上久了,信奉弱肉強食,剛上岸三日,就有人想要潛逃。阮小二連殺了二十余個刺頭,才止住了。只得分開,送去幾處礦場出力去了。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