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胡培德,說起來,和趙禎都有些親戚關系在。郜博等人不必說,在郜國,都算是外戚。段、賈、宋等人,也是姬清婉等人的母舅家親戚。
除了這些有意做官的,來的其余人,不是這些人的親眷,就是這幾家從事商賈貨值買賣的。對于這些人,趙禎這里并無多少照顧,全靠這些人自己經營。
可能唯一吸引眾人前來的因由,就是梁國初立,還有許多機會。
郜博在郜國擔任一縣主簿,算是來的人中官職最高的一個。趙禎委任郜博去了齊州臨邑,做了知縣一職。
郜康,在郜國也不過是在少府監文繡院做了個不入流的吏目。來到梁國后,擔任了少府監文秀院專知官,賈氏也在文秀院做了個從九品的典事。
至于郜勇,在郜國也不過是個無品都頭,如今也做了陽谷縣縣尉。段氏、宋氏二人都隨郜博、郜勇前去上任。就在本縣做個小吏。
除了郜博,對于其他幾人的安置,吳用等人也是十分別扭的。
即便不能安排一個高官,起碼也應該做個清貴的職司。這些都叫姬清婉擋了回去。如今這方世界,早與先前不同。
果然,詔書下達之后,眾人都十分高興,并無不滿之色。
其余如郜凌飛、段宇、段誠、賈然、宋承宇五人,郜凌飛,段宇、賈然三人做了一縣主簿,段誠、宋承宇二人,則做了武知寨官。
其余人等在接風宴后,或隨為首的幾人去各縣赴任,或是散在各處府縣各自營生。
郜博此次前來,帶來最多的就是書籍。這些書都送去了國子監,只等胡培德使人整理好之后,就挑選其中最有用的,刊印發賣。
隨胡培德來的一個叫畢少華的,郜國私塾教諭出身,寫的一手好字,被趙禎委以國子監典籍之職,以管國子監圖書。
如今的任務,便是整理圖書,并接管了【印書作坊】,今后,梁國官營印書作坊就歸國子監管理。
對于這些郜國來人,趙禎并不抵觸。
如今梁國軍政大權仍舊掌握在趙禎手中。尤其是軍權,這個是趙禎斷然不會撒手的。只要軍權在手,別的并不用擔心。往后,還要招募更多的人才,單靠趙禎從幻世界帶出來的這些人,打仗或許還成。可要論做官治理地方,官職最高的也就是程萬里了。
至于田虎、方臘兩處勢力的參政、僉書、經略使等官職,不過是個偽官。論才學,這些人都不曾中過進士。
除此之外,郜博還帶來了曹國、魯國國書。
趙禎這里,自然也有國書回復,而后傳回郜國,請郜國代為轉交。
一來,趙禎手里的世界之靈只有42塊,而建立一處迷霧通道就要36塊。趙禎可舍不得。只希望清理齊州、淄州、濟州、單州、徐州這五處州縣,能再尋到幾塊。
二來,趙禎如今并無通商需求。不要看趙禎日日處理證物,軍中也不曾放下,除了軍器監仍舊沒日沒夜的開工,鍛造兵刃盔甲,交付各處駐軍,提高披甲率之外。
即便這等嚴寒天氣,各處軍士每日日中天最暖和之時,也要操練一個時辰。好在趙禎早就知道這邊天寒,提早就在主世界收購了大量的棉花,早就備下了冬衣發下。
可惜今年火蠶、火棉剛剛開始培育,收獲的火蠶絲、火棉花,織出來的火蠶絲綢緞、火棉布,都不夠趙禎麾下官將分上一匹的。所幸,都留了下來,除了給各宮娘娘做了兩身衣服,也就官將中,家有體弱老人的,賞賜了一匹。
各式溫石床,倒是賞賜下去不少。自從用過溫石床后,趙禎就叫姬清婉收購了不少。這溫石床睡起來雖比不過火炕,卻能使人不冷。
普通百姓自然用不起,好在梁山所在京東路,早就有取暖的火炕。趙禎又做足了準備,提前就叫各處采伐了足夠的木料、煤炭等物。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