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分出來的以帶頭人姓氏給各屯取名,也就那現在每個屯子的名字,但是霍家莊為主地,其他的都以屯著稱。
我就是在這個大山里出生的,在我十幾歲那年,北山上又多出幾股泉水,而且還有一個瀑布形成。
因為水流越來越大,那條河也越來越深,山里人再想去鎮里就非常困難了,大家就想辦法搭個橋。
眾人砍了很多主干長的樹,把這些樹干對接起來,然后又并排在一起,在一面用木板和釘子做成橫帶。
再用麻繩把這個木排橋編連得更緊密,用繩索綁住木排的一頭:然后眾人把木牌立起來,這邊拉著繩索向河對岸慢慢放倒。
當木排橋另一頭搭到對岸時,就過去一些人在對岸邊挖下土槽,把木牌一頭鑲嵌在土槽中,用碎石擠入縫隙,然后填上土踩硬。
兩個岸邊都這么處理完了,這個木牌橋就形成了,兩三人并排走也可以,但是重的車輛不能通過,只能承受行人和手推車過。
這木橋經歷過幾十年后,在我四十幾歲時又重新造了一次。
因為經過幾代人生活經驗,來這里的人都長壽,人們最后知道是這泉水的原因,最后就給這條河取名叫天水河,這個橋也叫天水橋。
每次進鎮里辦事,都是由村里幾個固定的男人去,霍總舵和我爺爺還有那幾個兄弟,就成了通往外地辦事的固定人。
后來他們老了,就是我爹那一代人接班,記得聽他們每次去了回來講,外面有什么變化了,都看到了什么。
在我27歲那年還發生一件事,村里人通過去城里的人回來說,現在外面有東洋兵,老百姓都叫他們鬼子,說對老百姓可兇了。
記得那幾年村里人進城次數也少了,突然有一天,不知從哪里來了兩個東洋兵,他們盲目的過了天水橋,就進了村。
村里人都很慌恐,那兩個東洋兵到一家里去搶吃的,還開槍打死一個人,這下把村里人都惹惱了。
這個時候,霍總舵和我爺爺這代人都已經太老了,我爹和同輩的壯年們,一起拿石頭和木箭把那兩個東洋兵打死了。
兩個東洋兵尸體被埋在山后,留下了一支能用的槍被霍家收藏。
事后,村里人害怕山外還有東洋兵來報復,有一些人就悄悄過了天水橋,去橋那邊搜索了一天,沒有發現再有東洋兵。
大家猜測這兩個東洋兵一定是走失方向,找不到他們隊伍誤闖進山里的。
后來我爺爺和我爹兩代人相繼去世,我爺爺是89歲善終的,我爹活到92歲,我這一代人五莊村還有不少活著嘞,超過100歲的就有20多人。”
肖岷看老人停下來不說了,他還有個問題好奇,他就又問:
“那這些年來,外邊人不知道這個地方嗎?政府來沒來過這里?”
老人抽起了煙袋,聽到肖岷問這個,他把煙嘴從嘴邊拿開,就對肖岷說:
“這么些年,外邊人也有知道這里的,但是知道誰也不愿意來,以前鎮上沒有修公路的時候,我們去鎮里要好幾天。
現在只要過了天水橋,再走上20幾里就能到公路了,到了公路就快了,村里的娃子們有買自行車的,騎車去當天夜里就能回來。
政府的人來過一次,那還是東洋兵被打跑以后,有一天,村里人突然看到天水橋那邊,來了幾個穿軍裝的人。
那身衣服村里人在鎮里見過,知道是政府的人,他們進村以后,就開始走訪一些人家,了解我們這里的情況。
后來他們當官的對我們說,你們這里有人居住,我們地圖上沒有記載,我們是地圖測繪的。
等我們回去把情況說一下,看看當地能不能給你們做個戶口登記,但是你們這里太遠了,又沒有路。
如果以后能給這里修路,你們就會和外邊人一樣生活了,也會有戶口的。
這些人在這里住了兩天就走了,從那以后,政府的人再沒來過,村里人多年都記著那個當官的那句話,在等著政府給這里修路嘞!”
肖岷總算把這個長長的故事聽完了,也對這里有更深的了解,他更加決心的想要幫助這里人實現愿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