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尺有些憋屈。
如果陶知命與他對辯,即使被陶知命困住,吳尺也自信,自己在氣場上不會輸。
結果陶知命一聲不吭,只自顧自地看小說,吳尺就覺得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無處使。
關鍵,陶知命若與他對辯還好。可陶知命旁若無人不吭聲下,他卻不能獨自在外叫罵不停,以免失了身份。
吳尺忍住氣:“陶道友,我來并無他意,只想找宋忠問下傳承靈境中究竟是怎樣個經歷。還望道友給個薄面。”
陶知命心中不屑,依舊不作理會。
他才懶得在乎這些所謂世家的面子與規矩。
見陶知命仍舊在翻《極樂寶鑒》,被困在門口的吳尺,眼神閃過一絲陰翳。
心知自身實力不如陶知命,吳尺并不考慮以斗法手段強闖。
他只冷聲道:“道友若是這般不講理,就休怪吳某心狠,令吳家產業停工三月,為犬子免薪守孝,并對外放言,此皆道友所求。”
吳家產業不小,若停工三月不發工薪,只會攪亂楚郡民生。牽一而動全身下,不知會使多少人受到波及。
倘真如此,楚狂生定是不滿。
但吳尺為拖陶知命下水,寧可傷敵三百自損一千,又是因自家嫡子身亡故,楚狂生也沒轍,屆時只能設法去求陶知命退讓。
陶知命雖不在意楚狂生會怎樣,卻不愿楚郡百姓因己之故而受牽累。
所以,陶知命終于回道:“你這般做,是打算不顧自身修行乎?”
吳尺陰惻惻道:“不過是荒廢三月修行罷。待三月后復工,吳家產業工位,照樣是供不應求。”
“可嫡子身亡,于我吳家,荒廢的又何止三月?”
吳尺恨聲開口。
他并非只有吳明一個兒子。
但其他子女天資不足,難以入道,只能貶為庶出。
關鍵入道修行,又不能從小開始。須得將子女撫養至十五六歲,才能看出天資。
于吳尺而言,要想再出一位嫡子繼承吳家家業,起碼要荒廢二十年光陰。
陶知命淡淡道:“卷入傳承靈境,本就是各自天命。汝子技不如人,敗了也就敗了,死了也就死了,無須再問個中詳情。”
“技不如人?”吳尺呵了一聲,“輸給南奕也就罷了。可輸給一介凡人,當真是智計之故歟?”
吳尺聲音低沉,恨聲道:“而且,你真當吳某不知,南奕此子,或是假死,仍有復活之機乎?”
南奕「全愈」天賦,底細早已暴露。又見城中內功并未失效,有心人如吳尺,自然猜得到南奕還沒死透。
陶知命對此并不驚訝。
他只一聲輕笑:“那又怎樣?”
————
感謝「皆是我輩中人」打賞100
然后大家不說加群或者發章說啥的,要是方便的話,每次閱后在章末打卡發個123什么的,可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