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霍子良對南奕甚感好奇。
聽說南奕死了,但又沒死透,尚有復活之機,霍子良便特意趕來,暗中感應,看看南奕復活期間,是否有他熟悉手段。
<divclass="contentadv">很可惜,霍子良并沒有感應到熟悉手段。
他只能深藏疑惑,就此告辭。
只是,一直將心思放在南奕身上,暗中感應的霍子良,并不知道,當他走后,陶知命的眼神,卻似有些深邃。
…………
霍子良,是于二月二十八號登門。
在霍子良走后,宋忠將此事及時告知南奕。
南奕輕舒了一口氣。
這下,終于是把楚狂生給鴿掉了。
宋忠有些不解:“南兄,引進蒸汽技術,興辦工廠,當是好事。為何郡守叫你陪同巡視,你卻畏之如虎?”
南奕解釋道:“宋兄不知,此前郡守曾欲讓我代其行走,直接監察百業。后見我不應,方才叫我陪同巡視。”
“前者,是以我為刀,與世家較勁,可稱火坑。后者倒是還好,至多有些小麻煩。但再是小麻煩,我既然正好死了,當是能躲就躲,能避就避。”
南奕嘆道:“至于興辦工廠,使民有所工,當然是好事。但福兮禍之所伏,好事背后,總有隱患。當然,無論如何,引入蒸汽技術,總是利大于弊。”
宋忠好奇追問:“不知南兄看來,除卻一應產業終為世家把控外,具體而言,有何隱患?”
仙門弟子,首先是學舍學子,講究好學篤行。所以宋忠此刻,是當真有些好奇。
兩人以靈犀交流,并無外人,南奕也就悵然長嘆:
“于國而言,民有所工,是為安定;物有所產,是為富裕。所以無論如何,引入蒸汽技術,都是好事,能令國力增強。”
“而于民而言,工作可得薪酬不說,工廠產出增加,促使物價下行,還能讓平日生活得到改善。不說人人飽衣足食,起碼是輕易不至于餓死。”
“乍眼一看,此般局面,可稱大善。奈何,百姓是否困頓,其實并不單純取決于家財多寡。”
“在我看來,民生癥結,當在財富分配上。一應工廠,化材料為商品,即得差價。這份差價,便是工廠創造之財富。可所謂財富,最終歸了誰?”
“毫無疑問,財富最終是歸了世家。換言之,民眾任勞任怨,其實只得了部分號曰薪酬之薄財。”
“此事看似正常,卻意味著,百姓與世家,財富之差正在日益擴大。”
“古時,民有二十,世家八十,是為二八分之。”
“今后,民有二百,世家為八百乎?非也,世家八千亦不止矣。”
“或言,古時之民,十中取二;往后凡夫,百里無二。”
“除卻不易餓死外,該買不起的,仍舊買不起。是以,百姓與世家同處一地,只會發現每日生計,愈發窘迫,更覺困頓。”
“此所謂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亙古不變之理也。”
“畢竟,凡夫俗子,靠著給世家打工,縱是耗去數十載光陰,又怎能敵過世家世代積累?”
南奕忽然有些自嘲。因為言至最后,他竟想到前世。
大離世家再怎么壟斷,至少不是信用貨幣,沒有錢莊利息之說法。在南奕前世,錢能生錢,貧民工作一年之薪酬,尚且不及富人一日之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