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趁著幻境還未完全穩定,尚在生成變化之中,陶知命抓緊時間介紹道:“上古之年,「八月司牧」未出,人間并無人道王朝。修士道場,多蓄養凡人為材。這四明城,看似是城,卻與后世城池截然不同,不可小覷。”
當然,其實不消陶知命說,雖然幻境尚在變化之中,但眾人都已看出四明城異常。
因為,在四明城上空,竟有一尊似虛非虛、高約三百三十丈的道身法相,巍然端坐于四明城中央,俯瞰全城。
此即輪回帝君遺留凡世之道身,散發著一股于循環往復中不斷壯大的堂皇氣息,統御天地。
在后世,仙凡分離,只有仙門外門隱于凡俗。是以,后世城池,根本不可能見到這種堪稱神跡之景象。
而在輪回帝君道身之外,又有一輪巨大金月,高懸于天,遮住大日,并將四明城照耀得一片金黃。
這金月,既是一道道法,亦是公冶青天本體所在。
不過,此處畢竟只是幻境,而非真正的上古。
公冶青天縱得了「法天戒」相助,亦只能無限逼近地階,而非真正再現煉神反虛境的風采。
簡單說,他有些維持不住金月道法。
于是,金月顫抖,連帶著月光也似在變幻,忽白忽黃。
而月光不定下,竟映照出諸多若隱若現的因果線,自城中百姓,乃至無數生靈、草木身上,連向輪回帝君道身。
無數因果線交織在一起,好似在四明城上空、輪回帝君道身身周,匯成了一片因果湖泊。
此即輪回池。
南奕目睹輪回池,下意識地有些蹙眉。
單看輪回池,倒也罷了。可視線下移,看見城中百姓頭上都有一根連著輪回池的因果線,南奕瞬間想到了人偶。
尤其是在此時,因幻境尚未徹底穩定,偌大城池中無數百姓,就像時間被禁錮一般,保持著某一動作,凝固不動。
南奕感覺,如果將輪回池比作參天大樹,那么四明城的凡人,猶如參天大樹露出地面的氣根,唯一作用便是給輪回池攢命格、結道果。
而在南奕觀望四明城景象時,陶知命最后說道:“四明城,作為六道輪回教道場,道場之基,在于六道據點。我等六人,正好兵分六路,各破一點。”
“放心,公冶青天在此幻境之中,須算上道場加持,方能逼近地階。只要破掉道場,就等同于破掉了其道法領域。”
“有我拖住公冶青天主要心力,伱們并不會遭遇太多阻礙。屆時等我信號,同時毀掉六道之基,即能破其道場。”
此世六道,分別為:權柄道、富貴道、方外道、刀兵道、苦役道、罪人道。
權柄道據點在城北,為官府衙門;
富貴道據點在城東偏北,為朱門大院;
苦役道據點在城西偏北,為河岸碼頭;
方外道據點在城南,名離火觀;
罪人道據點在城東偏南,名苦橋;
刀兵道據點在城西偏南,名劍閣。
陶知命早有謀劃,安排道:“南奕走權柄道,裴清雪走富貴道,郭來走苦役道,宋忠走罪人道,燕青云走刀兵道。”
至于方外道,自然是由陶知命來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