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若是養成依賴,遇事皆請陶知命出手,無助于道心修行。
<divclass="contentadv">二來,太過仰仗陶知命助力,會欠下太多人情與因果。
此世仙門,入門之初即強調:大道獨行,仙路爭鋒,唯求一人得道。
即便是引路人,也同樣有可能在日后產生道爭。若虧欠太多,注定為人所制。
所以,如非必要,南奕還是想自力更生。
哪怕欠多個人的小人情,也盡量別欠陶知命一人的大人情。
李太華無奈一嘆:“倒也不是我不想幫師弟忙。可魏師兄他,背負‘閉口’戒律,無人知其意圖。便是我帶你去見了魏師兄,不知其意下,也很難請動魏師兄。”
“閉口”戒律,不僅是不能開口說話而已,更是不能主動向他人透露意圖。
在無法進行溝通的情況下,自然很難請動魏無涯。
畢竟,欲請魏無涯出手幫忙,肯定涉及到條件商討,或利益交換。
不可能說南奕一開口,魏無涯二話不說便自帶干糧,主動給南奕打白工,免費幫忙。
可不知其意下,無法溝通,自然難以商定事宜。
見南奕已是蛻凡小成修士,修為不弱于己,感慨南奕不愧為天生道子之余,李太華亦向南奕簡單透了魏無涯的底。
他沒有說太詳細,只是說魏無涯有一玄階詭器,名喚「明鏡臺」。
動用此鏡,可展開明鏡法域。而法域之效,頗類「無相伏」,即反制術法,叫人施展不出攻伐神通。
但器主本人,卻不受影響。
憑此詭器,魏無涯不僅可護一方平安,更是能輕易逼退,乃至斬殺來敵。
奈何,「明鏡臺」有著“閉口”、“掃地”兩項戒律。每動用一次,便須“閉口”、“掃地”一年時間,方可得解;動用多次,則時間累積。
魏無涯或是曾經與人斗法,于生死搏殺時多次動用該詭器。
于是,十八年前,魏無涯一路掃著地回到南天城,并至今未解,仍在掃地。
須知,因為要一直掃地,魏無涯根本沒法靜心閉關、破境筑基,只得一直卡在蛻凡圓滿修為,生生將自己熬成了白發老者——壽元其實還很充裕,就是心態已老,繼而心相影響面相。
總之,不是魏無涯想在藏經閣掃地,而是他不得不掃地,便干脆在藏經閣掃地,順帶看守藏經閣收容的一眾詭器。
彼時,書院夫子對魏無涯說:如果你想看守藏經閣,順帶領份津貼,就去藏經閣掃地。
魏無涯選擇了掃藏經閣。
李太華不知魏無涯還要掃多久的地,但他知道,魏無涯掃地時間,又增了一年。
因為,陶知命與公冶青天道爭期間,亦有散修,想試著趁亂闖入無相書院藏經閣奪寶。
無相書院近日,因夫子等人身陷瀛州島未曾得返,本就有些人手緊張。
輪回之劫時,李太華等人又趕出去保護凡人學子,竟真的叫五位蛻凡散修,闖至藏經閣。
而瀛州島至寶,正是封印收容于此。
五位蛻凡散修,惡向膽邊生,趁亂闖入無相書院藏經閣,欲聯手奪寶。
卻不想,魏無涯動用「明鏡臺」,展開明鏡法域,直接禁了幾人攻伐神通。
然后,魏無涯一邊掃地,一邊施法打殺了其中三人。只有兩人見機不對,反應迅速,又身懷遁術,方能及時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