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章九三快去請南奕弒君
朝會之后,眾皆惶惶。
雖然離皇興兵北伐之諭旨,主要壓力是給到燕郡郡守,但被迫屈從、無奈坐視的滿朝文武,仍舊感到惶恐難安。
因為一旦北伐,戰事一起,絕難停下不說,也會生出諸多變數。
按此世修行界生態,四大王朝的官身修士,其實都沒有什么建功立業的心思,只想安安穩穩地借助官身輔以修行。
所以歷朝歷代的文武百官,都普遍厭戰,不欲興師動眾地對外擴張。
只有人口壓力實在太大,內部矛盾急需轉移時,四國皇室,才會強硬推動戰事。
或許離皇在太和殿上的說辭確有其事,確實應該盡快北伐,打斷坎朝國力增強的勢頭,以及其禁忌武器的研發進度。
但對文武百官而言,那都是下一代的事了。起碼當下,正值盛世,遠未到內部矛盾需要轉移的時候。
就算離皇說的在理,此時不北伐,拖到后期必然打不過,百官也心不甘情不愿,不欲北伐,只想把問題留給下一代。
因為,他們相信后人的智慧。
反正,四大王朝并存,乃是「八月司牧」欽定的格局。離朝再怎么大敗虧輸,最多也就是割地賠款,導致邊郡易主,卻波及不到腹地。
與其替下一代操心如何應對強勢崛起的坎朝,不如抓緊時間破境筑基,自外門轉入內門,遠離凡世之喧囂。
然而離皇一意孤行,憑借「君命社稷」強行興兵北伐,直讓百官如喪考妣。
戰事一起,劫運彌天,修行環境會變得頗為惡劣,不僅官身輔以修行的助力會轉弱,更有諸多變數,極可能讓一眾官員身不由己,難以在戰時破境筑基。
所以散朝之后,百官私下傳音交流,正討論事情可還有轉圜余地。
吏部侍郎杜衡嘆道:“或可請南奕出手。”
雖不清楚離皇與南奕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但兩人顯然是在命數上產生了糾葛。
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若要讓離皇放棄興兵北伐,最好的途徑,自然是直接說服離皇改變心意。
但離皇動用「君命社稷」加持旨意,顯然是心意已決,無可更改。
那么,在解決不了問題時,便只能試著解決制造問題的人。
也就是,直接解決離皇。
離皇入道,覺醒「君命社稷」,固然是霸道且強勢。
可與此同時,不復凡人之身的離皇,也將失去「龍氣法禁」額外的庇護。
他越是霸道強勢蠻橫,便越是會激起百官同仇敵愾之心,逼迫百官轉換角度,考慮以修士身份直接解決掉官員身份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不過話雖如此,一般修士卻并沒有弒君之資格。
依仗官身輔以修行的修士不行,正面相對時,他們根本就在離皇面前站不住腳。
與離皇沒有命數糾葛的修士也不行,縱使功成,他們也沒法接住正面弒君之因果。
上一世,離皇以魔修手段入道,并未過分逼迫百官。雖然失了百官之民心,使百官擺爛,放任坎震兌三國聯軍犯境,但到底是沒有惹來群臣弒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