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地說,真氣武道能有今日之勢,朕之功勞,絕不下于旁人。”
“朕只問一句。”
“朕許你為大離國師,再以救命之恩,換你一道真氣法脈,可乎?”
救命恩人?
南奕聞言錯愕,萬沒想到離皇一個眨眼,竟成了他的救命恩人。
不過「劍尺」在上,離皇所述皆非虛言,意味著站在離皇的角度,他確實有著救命之恩于自己。
南奕心念數轉,幾度揣摩,方才厘清其中關竅,意識到自己氣運勃發,原是因離皇助他度過永恒明火教魔修圍殺之劫數。
南奕抿唇,有些沉默。這恩情來得太突然,完全出乎南奕預料,竟使他面對離皇之問,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應答。
好在,他又沒被「不諱狀」約束,只要不說謊即可,不必非得正面回答。
南奕剛做如此念想,離皇亦祭出了一件詭器:「開明鏡」。
離皇手持「開明鏡」,對著南奕一照,激發詭器神效,讓南奕不得不“開誠布公”。
原本,「開明鏡」的代價為“言聽計從”,即俗謂的聽勸,會使離皇聽從南奕的建議。
但離皇以靈幣為媒,不必自身支付代價的同時,直接激發詭器神效“開誠布公”,卻讓南奕不得不暢所欲言,正面回答。
南奕無奈,亦只得定了定神,坦然開口:“君既有恩于我,我必感恩圖報。但報恩不是做買賣。具體該如何報恩,由我自己思量。”
“萬沒有你說要啥,我便給啥的道理。更遑論真氣法脈關乎我成道之基,絕非輕易予人之物。”
言及此處,南奕便算是正面拒絕了離皇,不接受突如其來的道德綁架。
但南奕同樣不想跌下道德高地,并不就此止住話頭,而是繼續說道:
“至于大離國師之位,我固有動心,卻絕不會為證此位,強行陷大離百姓于戰火,再故意擺出努力止戈罷戰之姿態。”
“如此心口不一之行徑,絕非善功,而是不義之罪!”
“正所謂恩是恩,過是過。你興兵北伐,強掀戰火,實乃不義之君。”
“自古以義斷恩者,不在少數。我傳武既號俠道,縱不敢自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亦絕不會助君為虐!”
面對離皇突如其來的救命之恩,又被「開明鏡」逼著立即應答,南奕倉促間,選擇了先以大義割斷私恩,不受離皇挾恩節制。
此般應答,未必是最優選擇。但事起突然,南奕倉促間亦只能選擇最穩妥的答復,將話題引到大義上。
不過,對于大義名分,離皇并不示弱。
他大義凜然地道:“坎朝自推廣普及蒸汽技術以來,國力日增,早已在我離朝之上。”
“眼下和平,不過是坎朝在溫水煮青蛙罷了。若不盡快興兵北伐,設法打斷坎朝百業革新與禁忌武器研發之進程,不出五十年,離朝仍舊會敗于坎朝之手。”
“朕重生之前,坎朝南侵,便已然要打到離京城下。屆時,不僅百姓一樣是身陷戰火,我離朝更是全無還擊之力。”
“在朕看來,與其被溫水煮青蛙而亡,不如奮起直擊,先發制勝。而朕重生一世,就是要改變這一未來!”
“南卿,你若當真為百姓著想,為大義而戰,更該站在朕這一邊,與朕協力開辟更好的未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