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讓私家參與,一來投入資金,避免官府獨自承擔虧損。二來可以轉變職司贅冗、人浮于事的弊端,改進管理和經營模式,提高效率。三來有資格參與的私家,必然有一定勢力,可以直接解決地頭上的一些問題,減少阻力。能少花很多冤枉錢。不過在選派監察官員的時候,要慎重挑選,不僅要從人品上把控,更要從制度上防止他們與私家同流,所以放權不要單一,要制衡,衙司之間可以有矛盾甚至對立,再定期設巡查......”
庾易越聽眼睛越亮,雖然有些詞和說法聽著古怪,但大概意思是聽懂了。聽到最后更是興奮地直接站了起來,全無平日里的舒緩風范:“之顏博古通今,察遠照邇,真大才也!!!”
遠處,庾于陵見父親突然站起,狀似激動,心中咯噔一聲,叫道:“不好!可能是談崩了!”
庾黔婁看到父親行為異常,心中也犯嘀咕,父親一向穩得住,今日這是怎么了?難道王揚年輕氣盛,言語間沖撞了父親?不會吧,就算沖撞,以父親的養氣功夫,難道還至于當場發作?不過王揚的氣人本事倒是不可小覷......
正思考間,庾于陵已經疾步趕去勸解。庾黔婁也只好跟在弟弟身后。
兩人趕到的時候,正撞見父親拉著王揚的手,大步走出池閣:“這是最后一個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之顏,你要是能答出這個來,別說一個請求,十個我都答應!”
“先生明明剛才說.......”
“放心放心!這絕對是最后一個!”
然后就撞見急匆匆趕來的兄弟倆。兩人見到父親滿臉喜色,走路生風,王揚一臉無奈的笑,似乎不像是吵架的樣子。
“你們來的正好。阿介倒茶!去我書房里,用擺在書格最上面那個青釉點褐罐中的茶葉!水找老侯,讓他取今日新打的泉水。阿貞,告訴廚房準備夜宵。”
庾易一口氣吩咐完,然后轉向王揚,殷切問道:“宵夜想吃什么?”
——————
注:《南齊書·劉悛傳》:“永明八年,悛啟世祖曰:南廣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頃地,有燒爐四所,高一丈,廣一丈五尺......鄧通,南安人,漢文帝賜嚴道縣銅山鑄錢......且蒙山去南安二百里,案此必是通所鑄......上從之,遣使入蜀鑄錢,得千余萬,功費多,乃止。”
市場上流通的銅錢漸少一直是困擾南朝政|府的一個大問題,齊高帝時曾有人提出大搜民間銅制品融化鑄幣的建議,至梁武帝時,甚至直接開始發行鐵錢,故而朝廷才對永明八年里新發現的南廣郡銅山寄予厚望,但原來的歷史線上,卻因為耗費太大,只制造了一千萬錢就廢棄了。川勝義雄認為“南朝因銅不足導致貨幣不足的局面......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改觀......南朝社會流通的貨幣總量,已經幾乎沒有增加的希望。”(《侯景之亂與南朝的貨幣經濟》)
但真是這樣嗎?銅其實有的,比如本章寫到的南廣郡銅山,再比如《太平寰宇記》記“白雉山.......西南出銅鉚,自晉、宋、梁、陳已來,置爐烹煉。”《銅陵縣志》云:“銅精山在縣東二十里,齊梁時置冶煉銅于此,遺坑尚存。”現代考古亦發現銅陵采礦冶煉遺址,從六朝到唐代開采痕跡不絕,直到唐代之后才開始衰弱。
所以很多時候,問題未必全出在資源不足身上,還有分配不力。無米之炊,固然雖巧婦亦不能為;然社中分肉,必得陳平為宰而后肉可均。治大國如烹小鮮,能者用一根黃瓜,兩雞蛋,三個西紅柿,四個饅頭能掂量六個菜,人人吃得精神煥發;鄙者守著一冰箱食材而無從下手,結果桌上人因爭粥大打出手,甚可嘆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