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下官在與他爭執余下兩部時,刻意忽略宜都蠻部,如果他暗藏心機,那就更會懷疑我是故意轉移注意力,避實就虛,模糊要害。這樣,他就很可能錯誤地認定,宜都蠻(c),才是我們要掩蓋的真相!”
......
王揚下筆,在宜都蠻(c)上畫了個叉。
......
巴東王先是滿意地點點頭,然后又有些擔憂地問道:
“那如果他在第五層怎么辦?”
孔長瑜微微一笑:“下官早有安排。為了防止他在第五層,下官去除宜都蠻(c)后,緊接著便力薦永寧蠻!(a)”
巴東王驚怒道:“你——”
“王爺容稟!他若存心試探機密,又識破宜都蠻(a)的幌子,此等狡獪心思,就不光在算事了,也能算人。所以下官要贏他,也要算人!”
......
王揚站在案前,左手托右肘,右手手指在空中一根根撥動,凝視窗外夜色,眼神深邃。
......
巴東王驚怒未消,瞪著虎目:“算人?你什么意思?”
“他算下官不敢弄險;算下官性文懦,又領著王命,不會自作主張,而王爺的性子又.....總之王爺不會同意下官如此行事;他算我們要求萬全,不肯讓此事有絲毫閃失——”
巴東王立即道:“當然不能絲毫閃失!”
孔長瑜胸有成竹,聲音沉穩:
“不會有閃失的。在薦永寧蠻(a)的同時,下官還在反對武寧蠻(b),他若真是心懷叵測,又認定我不敢弄險,則所疑心者,必然在武寧(b)、宜都(c)兩部之間,又豈會懷疑我極力推薦的永寧蠻(a)?難道我不怕他直接選了永寧蠻(a)開商路嗎?”
......
王揚拿起筆,筆尖在“永寧蠻”(a)上方停頓了片刻,隨后緩緩移向“武寧蠻”(b)。
......
巴東王神色陰沉起來:
“本王看不出來你怕,本王看到你膽子大得很。
你別忘了,現在只是防備他別有用心,所以把事做得周密些而已。
但如果他就是單純要選蠻路,然后聽了你的意見選了永寧蠻(a),
你預備怎么辦?
這不是弄巧成拙嗎!”
孔長瑜拱手:“王爺放心,必不會如此。”
巴東王聲音低沉而帶著一絲壓抑的怒意:“你如何保證?!”
“下官之前說了,不僅要算事,還要算人。我算這個人,是王揚。”
巴東王眉毛一立:“是王揚又如何?”
“他不是耳根子軟的人,也不是不通事務的人。
他營商弄賈,史見洞達,助成常平倉,寫過《南蠻統考》。
這樣的人,難道會憑我爭論一番,便改了主意?
他排斥‘永寧蠻’,是因為永寧蠻對通商有一個致命隱患,那便是多戰亂!
王揚當知通商之道,要在平順;試行之所,務求安穩。”
孔長瑜淡淡一笑:
“永寧不寧,他如何能選?朝廷,又如何敢用?
至于下官極力貶低之‘武寧蠻’(b),他若是腐儒愚士,下官恐他拘于俗義,不察時變,輕信了下官的話;
他若是不通蠻事,下官憂他無知妄斷,不知細究武寧蠻惡名之由來。
可他聰明博學,下官自然無憂無恐。
他反復和我爭‘武寧蠻’(b)信義之事,其實代表他已經將‘永寧蠻’(a)摒除在外!
所以下官準備的這條鎖鏈,套的,恰恰是他這個聰明人!”
巴東王看著孔長瑜,嘶了一聲:
“老孔,你今天看著有點不一樣了,頗有當初向本王獻‘捶車策’和謀劃分遣王府諸近衛入軍中的意思了。”
孔長瑜躬身彎腰,笑呵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