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睿厲聲道:“李敬軒貪功建謀,不度深淺,獻此招釁結禍之策,用心險邪,請王爺重罰之!”
巴東王目光深沉,默不作聲;兩個武將也很有默契地都沒有發表意見。
李敬軒冷笑道:
“下者臨危而自亂,中者轉危而為安,上者因危而成功!
如今成功之機在眼前,諸君畏首畏尾而不知取,反倒攻訐知取者不留余地,可笑可笑!”
孔長瑜沉聲道:“恭輿,我知你故作奇言,欲引王爺注目,可你不該慫恿王爺行險。”
李敬軒看都不看孔長瑜一眼,只盯著巴東王的眼睛,目光似鐵,聲音沉頓:
“時乎時,不再來!
時者,難得而易失也!
上(天子)有舊疾,昔年幾至不起。
一旦山陵崩,新君片紙征王,王何以自安?
便是至尊長久,可天意難問,圣心難測,若上意有不虞之變,詔王罷鎮還朝,王何以自處?
故我謂:我等皆可穩行待時,唯王不可!
論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
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敬軒一心為王,做此諤諤之鳴!
王若信敬軒,則風云際會,千載一時!
若疑敬軒,請王速殺之!
將敬軒之頭,獻與朝廷!
敬軒不愿抱憾茍活!”
說完一跪,一副坦然待死的模樣。
孔長瑜大怒:“李敬軒!你敢——”
“王爺,咱老馮是個粗人,不懂那些彎彎繞繞的道理,但老馮知道,刀把子握在自己手里,總比握在別人手里強!甭管什么臺使不臺使,只要王爺一句話,老馮就一刀宰了他!”
馮全祖一直在暗中觀察巴東王神色,在李敬軒還沒說最后這番話的時候,便有了附議的想法,但忍住了。現在李敬軒這番話一說,馮全祖立即表態。
雖說作為統兵大將,戰事一起,有權有功,但劉超之對現狀挺滿意,也覺得殺臺使沒必要。再說一旦和蠻子開戰,事就多了,弄不好還去深山老林里轉圈,哪像現在這么悠閑?可人家老馮都表態了,自己也不能給王爺一個怯戰不忠的印象,便只好裝作忠字當頭的樣子,緊跟著馮全祖說道:
“王爺您就下決斷吧!末將唯王爺之令,馬首是瞻!”
其余人見兩個武將也下場支持殺臺使,紛紛出言駁斥。一時間屋內吵作一團。
巴東王手掌一翻,啪地一聲把長刀立在地上,虎目圓睜,聲如霹靂:
“殺!”
————————
注:李敬軒說“上有舊疾,昔年幾至不起”說的是天子剛登基時候的事。《南齊書·江謐傳》:“時世祖不豫,謐詣豫章王嶷請間曰:‘至尊非起疾,東宮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計?’”所謂“非起疾”就是得的是好不了的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