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關羽帥府在劉義宣之亂中被焚毀了,不過舊址是現在荊州別駕府所在地,儀門內有青石馬槽,相傳是關羽坐騎食具。叔父若是感興趣,小侄愿做向導。”
王揖喜形于色:
“賢侄啊,你這個向導是做定了!
自來訪古尋幽之趣,尤在得人。
譬若禹穴訪求,必待史遷之識;蕪城憑吊,須懷明遠之才。
同游者不俗,則其樂倍矣!
有你同游,實我此行之大幸!
咱們從明天開始,先訪羅含故宅,嘗漢時羊羹之遺韻;再謁關侯帥府,吊青石馬槽之流風。
然后尋宋玉窺鄰之墻,覓桓玄作誄之樓。待看盡城中古跡后,再出城,去燕尾洲上釣魚,陟屺寺里聽泉,總要盤桓五六日,方不負此行。”
合著這是來玩來了?
王揚默默為柳憕哀悼了一下。
巴東王另有目的,直接問道:“王散騎何時出使?”
王揖神色一僵:
“這個.......嗯......《左傳》云:‘勤而撫之,以役王命。’為人臣者,自然應該以君命為先,只是.......呃......”
王揖老臉微紅,尬住了。
巴東王也尬住了。
他真不是要催王揖上路的意思,當然,他是要送王揖“上路”的,但也不急這幾天,他問好時間主要是方便做準備。其實他很樂意看到王揖游山玩水,只要別礙他的事就行。王揖要是真一到荊州便明察暗訪,然后快馬報信回京,自己少不得要多花心思提防。現在這樣最好!
只是話都說到以君命為先的份上了,怎么圓啊?!
遇難不解,先看王揚。
巴東王第一反應就是看王揚。
王揚方才籌思了幾種情況,覺得王揖此舉,對于自己來說,說不定反而是一件好事,當然,只是得勞駕柳憕多吃幾天苦。其實也不光是多吃幾天苦的問題,王揚很懷疑王揖此次談判能否成功。
王揚開口道:
“《尚書》云:‘慎厥初,惟厥終,終以不困’。《淮南子》曰:‘謹小慎微,動不失時。’古君子小事必謹,細行必慎,何況君命乎?
叔父說的是。為人臣者,自然應該當以君命為先,只是這個‘先’,是用心王事,先謀后動的‘先’;而不是莽而行之,爭先敗事的‘先’。
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不明于計數,而欲舉大事,猶無舟楫而欲經于水險也!今叔父周覽江陵古跡,察關侯遺烈之威,思羅含進退之情,外示優游閑情,鎮之以靜;內則深思籌謀,蓄之以勢!
此為老成謀國,謹而用事者也!”
王揚肅然一拱手:“揚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