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認真道:
“我這絕非虛言,木材之利,自古為巨。太史公早說了,水居千石魚陂,山居千章之材,其富與千戶侯等。章者,方也。邊長一丈就是方。意思就是若你有一處年產千石魚的魚塘,或是千棵方丈之木的山林,那你的富貴就和千戶侯一樣了。現在汶陽部所有林木何止千萬!今日木價之高,又超過太史公時又何止數倍!!要想富,先種樹,這話你都沒聽過?你們蠻部地界那么多現成的老林,估計幾百年的大木都有,都不用你們種!這簡直老天爺喂飯吃啊!老天爺喂你飯你都不吃,你想咋的?想上天啊!”
言辭之道,貴在動人。非獨理勝,亦須氣足;非惟義明,更求神暢。
故善言者,必使聞者色動,聽者神搖,恍然如臨其境,怦然似感其心,這就是所謂的感染力。
好的感染力要求語言、表情、眼神、聲音(主要是音調和節奏)、動作相配,缺一不可。
王揚于此道,頗有天賦,高中時便登臺講國學、詩詞,還講過一節國際政治,從本班到其他班再到家長會,簡直顯眼包!到直博之后,性子才開始沉穩下來,行事也漸低調,不過登臺必彩是一貫的。他開講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無稿,如果是必須做ppt的話,那ppt上也只有幾個大標題,這一點對于愛記筆記的同學來說很不友好,所以他一上臺,前面必定會多幾個錄音筆(不過有一次講某宋人的注疏講失敗了,這讓他深以為戒,以后大綱一定列好);另一個特點是發散,一條主線下去,常擴展漫衍,牽出不少線頭,不過絕不牽遠,幾句話間便勾回主線。他一個同學曾笑稱,他要是重生到某個啤酒館里也絕對牛x,因為聽他講話聽得很爽,很帶感。所謂“爽”,所謂“帶感”,其實說的就是感染力。
王揚感染力雖強,但根據對象和話題的不同,也需講究不同的“感染方式”。比如講學問就不能夸張,確定就是確定,不確定就是不確定,下語要嚴謹,口水話必須少,多了就沒營養。但面對少君長,王揚風格始終是亦莊亦諧,雅俗混搭。論說時有理有據,條分縷析,每到結尾時卻又插上幾句浮夸詼諧之言,既帶動氣氛,又拉近距離,這種不知不覺間營造出的親近、輕松和愉悅的氛圍,對于談判來說看似是點綴,實則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少君長被王揚說得意動,表面上云淡風輕,其實興奮得都有點冒汗了!他穩著架勢問道:“漢地對好木材的需求,真的有那么大嗎?”
“那當然!漢地最不缺有錢人。有錢人買東西,要的就是品質,哪里管價錢!貴胄之家,一木之微,可致千金;片瓦之細,能傾萬貫!至于尋常豪富,競以珍奇為高,你這兒好木一出,絕對供不應求!不說汶陽郡,也不說荊州,只要你的木頭夠奇夠好,就是外州千里來購,競價相爭,也不稀奇!你們好好把控質量,精挑細選,以后‘汶陽蠻木’這四個字就是金字招牌!將來誰家起宅子,別人一打聽,聽說沒用汶陽蠻木,都得感慨:唉,他家真是沒落了,用不上汶陽蠻木了......”
少君長雖知這是王揚夸張渲染之言,但也被“美好前景”所鼓舞,再加上王揚語氣說得實在有趣,外加也有幾分被吹捧后“不好意思”的感覺,所以連連擺手,笑得合不攏嘴。王揚說到最后自己笑了起來,兩人就這么邊笑邊說。
少君長笑了一陣突然想起一事,急問道:
“但你們大齊封鎖蠻路!禁絕商賈!我們把木頭采了賣給誰啊?!”
王揚笑道:“這還不好辦?”
“怎么辦?”
王揚笑著說:“讓我見見柳憕。”
少君長一愣,仿佛沒反應過來王揚是什么意思。
王揚微笑道:
“寶藏所在我已經給你指出來了,雖然還沒告訴你具體該怎么取,但我的誠意已經給到了。下面,該看看你的誠意了。”
——————
注:一直到明清之時,荊州地界都是朝廷采上等大木的地方。明清要修宮殿祭廟,采木一般都到湖廣、四川、云貴。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