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我所言都是胡說戲言,誰敢泄露今日之事,我王揚必手刃此人。”
絕殺。
蕭寶月腦中一片空白……
——————(正文3543字)
注:今日閱兵,舉國同敬,王揚若知,必屬詞以記,其辭曰:
閱兵之禮,其源甚遠。
古有蒐苗,周曰振旅,或講武于農隙,或簡校于吉時。
蒿目蜩螗,則奮三軍以偃金革;
承平盛世,乃礪五兵而整戎行。
秋風理甲,長日揚旂,百將同誓,萬師一心。
此所以追往昔,思來者之意。
夫我共和國之閱兵,肇始于一九三一年之江西瑞金,時萬事草創,雖云燎原,實則以一隅以敵全甌也。
兵不滿員,器不暇給,然能一戰擒張輝瓚,再戰破數重圍者,為在其共信共守之理想而已。
當陳師鞠旅之時,能想見今日之盛者耶?
至贛南不守,萬里轉斗,孤鋒不墜,疲卒益堅,義重于生,以至是乎?
察人心者當于逆境中觀之,軍心亦然。
當乘釁之捷,大軍合圍,數路并進,孰不爭先?
至若單兵孤城,困盡猶斗者,千載幾時而已!
倭變事起,滄海橫流,烽燧照于盧溝,狼煙徹于禹甸,山河危如累卵,中華不絕若線。
當時是也,日軍兵強天下,軍鋒指處,列國披靡。
南進則星洲陷落,西征則緬境崩摧。馬來亞日不落之軍潰如秋葉,菲|律賓美利|堅之艦沉港作礁。南洋諸邦,次第淪胥。然于我國,則陷泥淖,其故何哉?
滬上鏖兵,三軍擠狹域而守,死戰不退。殲擊機飛行員于開戰之初即全體殉國,一整編師投入不過半日即沒,后師繼之不絕,四方軍閥多從中|央調令以紓國難,填眾至七十余萬,折損過半,雖終不能抗,然龍性難馴,固知之矣。
十四載苦戰不降,五千日血搏不屈,終見神州復曜,倭幡委地!
此非我精銳勝于寇,兵械強于寇,錢糧富于寇,其所以能持久者,惟我中華軍民之心不死耳!
軍心不死,則孤軍敢犯犬羊之鋒;
民心能存,則疲卒能抗不制之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