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奴?史書上好像有一筆,上面記著他帶著幾萬人出去打仗,然后自己親自去找水還是什么。
結果他這主將被匈奴抓了,大軍全部沒了。
這種人,義父對他的態度居然還不錯!難道漏了什么?”
“你猜他為什么能帶幾萬人出去?”
“好吧,記壞不記好,我想大概又是他之前的戰績沒有被記錄,不然不至于如此。”
“咱們的史書看看就好,全部都是仇,報仇的事不提,仇怎么來的也不提。”
“義父這一波是不是太謹慎了些?直接一波沖過去,估計這些匈奴人都得死。”
“你沒看之前的劇情嗎?義父都說了,不能太出名,不然會改變歷史劇情,這是藏拙呢。
而且義父的身份你又不是不知道,他這身份就注定他不能表現的太耀眼,不然的話,大漢皇帝可能就要找他麻煩了。”
.........
天漢元年,冬。
陸遠帶隊回到了長安之中。
在鴻臚寺報備了一下之后,陸遠便回到了自己崗位之上。
時間一點點過去,轉眼就來到了天漢二年。
陸遠又過起了之前的日子,什么事情都不管,每天打卡上班。
原本陸遠還以為這次出使回來,路上還搭救了一下趙破奴。
他會被漢武帝召見一下,結果這都過去兩個來月了,漢武帝并沒有召見他。
只是中間給了一次賞賜,算是認可了他辦的事情,且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畢竟他這出使的身份是護衛將軍,結果主使沒回來,他回來了,這嚴格來說,算是有過的。
想來是因為這次回來,他帶回了匈奴的貢品,并在路上救了趙破奴,所以才有這結果。
不過對此,陸遠也沒有去多猜多想。
漢武帝怎么安排怎么來吧,反正解憂的劇情,又不是在漢武帝時期發生的。
當然,若是能夠找個機會離開長安就更好了。
畢竟晚年的漢武帝和先前的漢武帝,那是兩個皇帝。
天漢二年,三月朔日。
朝堂舉行大朝會。
大漢各地的官員,以及一些將領均數入朝。
陸遠身為京中校尉,雖然是雜號,且沒有實權,但這種朝會也是要參加的。
朝會之上,開始的時候說的倒不是什么大事。
基本上就是一年的生產安排之類的。
只是說著說著,就說到了匈奴。
匈奴這次雖然沒有殺漢使,但卻扣押了漢使,漢武帝便想借這個機會,給匈奴一點點教訓。
于是就安排了李廣利準備出擊匈奴。
并且讓李陵負責糧草調動。
結果漢武帝這邊剛安排下來。
李陵就不干了,他并不想當一個輔助,他想親自帶兵出擊匈奴。
對于李陵的不聽話,漢武帝雖然沒有當場發火,但表情卻也嚴肅了許多。
看向李陵開口道:“將惡相屬邪!吾發軍多,無騎予汝。”
“陛下,無所事騎,臣愿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誅匈奴單于,懸其首于北闕。”
聽到武帝的話后,李陵再次開口道。
(巫蠱之禍到底是摻和還是不摻和呢?
我覺得以后弄一次挑戰模式會更好一些,大家怎么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