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始三年九月。
常惠率使團再入烏孫。
使團這次沒有進行國書通告,只是暗中以書信告知了解憂公主和馮嫽。
九月十五,解憂公主召開朝會。
翁歸靡坐在王位之上,此時的他頗有幾分異域霸主之相,甚至匈奴公主還在這段時間懷上了孩子。
多少有點翻身把歌唱的意思在其中。
當然,烏孫的權力,大部分還是在解憂公主手上。
翁歸靡通過這一戰,也只不過是竊取了部分貴族的支持,和一定的軍權而已。
就在烏孫朝堂召開朝會之際。
常惠領著使團,在馮嫽的接應下,直接進入到了赤谷城,而后便是一路無阻的進入到了王宮之中。
當翁歸靡聽到有人進入王宮的時候,常惠已經領著五百騎兵來到了大殿之外。
“外臣見過烏孫昆莫,甲胄在身,不能全禮,還望昆莫見諒。
陛下有旨,還請昆莫跪迎。”
來到大殿之外后,常惠帶著陸遠和十幾人走入大殿,對翁歸靡拱了拱手。
而后高舉圣旨,語氣冰冷的開口道。
“本王為烏孫之主。
烏孫雖地小國貧,不及上邦之萬一,卻也不容如此羞辱。”
翁歸靡起身硬氣開口道。
“噌。”
他的話音剛落,一支箭矢插著他的臉頰就飛了過去,釘在了后面的墻上。
“你,想抗旨不成?”
常惠再次開口道。
常惠可不是什么老好人,對這坑了他幾次的翁歸靡,他的殺意比誰都重。
第一次過來就被翁歸靡坑了一下,當時要不是要進攻匈奴,他就想找翁歸靡好好聊聊了。
而后就是節杖被盜,差點就讓他身死。
現在面對翁歸靡,常惠心中最真實的想法就是找個理由把他弄死。
“你.....”
看著常惠一言不合就動手,翁歸靡掃視了一圈下方群臣,只見此時的他們已經一個個跪好了,絲毫沒有要給他出頭的意思。
“下邦小王翁歸靡恭迎陛下圣旨。”
見這情況,翁歸靡從王位上起身,對著常惠躬身行禮,但卻依舊是沒有跪下。
“哼......”
對于躬身行禮的翁歸靡,常惠也沒有執意讓他跪下,只是冷哼了一聲。
說到底,烏孫也是一個國家,翁歸靡作為烏孫王,在地位上應該是和大漢天子平等的,當然了,這只是應該,實際上還得用實力說話。
可不管怎么說,躬身接旨,也算是合乎禮儀了。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朕膺昊天之命,君臨四海,朝乾夕惕,志在綏靖九州,福澤黎庶。
然匈奴狡黠,久懷不軌之心,犯我邊疆,擾攘四方。
致使邊民深陷水火,流離失所,朕心憂之,未嘗或忘。
值此危難之際,烏孫王翁歸靡,感大義于胸,懷忠勇之氣,率烏孫健兒,奮起而御強胡.......
此役大捷,一舉擊破匈奴勁旅,斬獲敵首四萬有余,威震朔漠,揚大漢天威于異域,令匈奴聞風喪膽,銳氣盡挫.......
朕深嘉其功,特遣使者........
望烏孫王及諸貴族,日后與大漢情誼彌堅,共保邊疆之穩固,同享太平之盛世.......
欽此。”
圣旨寫的很漂亮,全是漂亮話,只是聽在翁歸靡耳中,就感覺有那么一點不對味。
在圣旨之中,大漢是完全把烏孫當成附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