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大漢不出兵,就當打打秋風了。”
伊稚斜嘆息一聲,擺了擺手道。
“是,單于。”
趙信應聲離去。
元狩三年春。
匈奴襲擾右北平,定襄兩地。
殺擄漢人千余人。
漢武帝收到這消息之后,大發雷霆了一次。
最后又默默的讓人將書房收拾了一番。
發火的原因是匈奴太過分了。
以前他們匈奴有實力的時候,欺負欺負大漢也沒什么,現在匈奴一半的人,都投降了。
匈奴明知自己實力比不上大漢,卻還要來挑釁,這讓武帝如何不火?
可無奈的是,大漢剛打完一場大仗,是真沒余錢這么快就開啟一場新的大戰。
別看第二次河西之戰,就陸遠那邊打了勝仗,好像兩萬人的開銷也不多的樣子。
但實際上,第二次河西之戰,出動的兵馬足足有六萬余人,其中有四萬五千騎兵,兩萬步卒。
李廣,張騫,公孫敖三路雖然沒有什么功績,但該有的消耗,那是一點不少的。
再加上第一次河西之戰的消耗,以及兩次作戰中損失的戰馬等等。
這些都是錢。
另外,投降的匈奴人的安置。
那些匈奴人是被揍慘了,是吃不上飯了,才來投降的,所以這些人也是要養著的,這也要花錢。
況且,匈奴這種一襲擾就跑,又不跑遠,就在那等著漢軍追擊拙劣演技。
漢武帝很清楚,匈奴這是想要引誘漢軍遠征。
一旦遠征就注定是一場大戰。
一場大戰就需要有足夠的后勤支撐,否則的話,貿然開啟大戰就是賭國運。
以大漢此時的局勢,是完全沒必要去和匈奴賭什么國運的。
所以最后,漢武帝選擇了暫時壓下怒火。
元狩三年夏,匈奴再次襲擾大漢,進攻朔方,致使數百漢人遭到殺戮。
漢武帝繼續忍讓。
元狩三年秋末,匈奴襲擾大漢定襄,擄虐邊民數百人。
大漢依舊沒有動靜。
元狩四年,春初。
匈奴襲擾代郡。
忍了一年的漢武帝終于是爆發了。
當然,也是因為這一年下來,漢武帝攢夠了家底,可以打一仗了。
于是,在春初襲擾之后,大漢就開始往北方大規模調動物資兵馬。
春末的長安。
漢武帝召集一眾將領開會。
“自去歲以來,匈奴屢屢犯邊。
這是匈奴在求戰,伊稚斜聽信趙信之言,以為我們漢軍無法遠征漠北。
故而屢屢犯邊,想要引我大漢前去漠北決戰。
既如此,朕就滿足他們,朕要發兵漠北,一戰定匈奴!
朕要告訴他們,寇可往,朕亦可往!”
朝會剛一開始,漢武帝就給來了一段激情演講,聽的一眾將軍是熱血沸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