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二世五年,春。
陸遠叫停了所有戰事,并召開了一次大朝會。
大秦所有縣以上的官員盡數到場。
朝會之上。
陸遠借李斯之手頒布了幾條新令。
一,加強對耕種管理,加收部分稅收。
二,移民戍邊,筑城屯田。
三,招募徭役,大修馳道,運河。
四,裁撤部分軍隊。
四條新令一出,滿朝沸騰。
數年征戰下來,大秦國庫已經空虛了,這四條新令,對百姓是不好,但大秦絕對是好的。
可不管是地方官員也好,還是軍中官員,甚至是朝中大臣,對于李斯說出來的四條新令,都是極力反對。
于是乎,陸遠就對這四條新令進行了一些改變,并且頒發了第五條新令。
耕種管理確實要增加,但對于稅收,多出來的部分,是國家對百姓進行收購,不是讓百姓白交。
若是沒有的話,也不能強收。
移民是要辦的,但是移民過去之后,直接給兩級爵位,另每戶分一仆人,分地百畝,每開墾出一畝土地,額外給一份錢財。
至于筑城嘛,按工算錢,上一個工給一份錢。
馳道要修,但不是征徭役,也是按工算錢,一個工,一份錢。
軍隊當然也要裁剪,但給退伍費,若是有軍功的士兵,退伍之后,還給他在原籍分配一份差役的事情。
另外這個裁剪,不裁剪傷兵,只要是在戰場上受傷,回去之后沒有能力耕種的,一律不裁,軍隊養到死。
最后一點,那就是大秦將發布新錢,并設立錢莊,設立銀監司。
大秦現有的銅幣,均可前往各地設立的錢莊換取新錢。
往后大秦一切貨幣以新幣為主,金銀銅等礦產貨幣將降低流通。
直到徹底作廢。
新錢以紙幣為主,新幣面額分為元,角,分。
最大面值為百元,其次是五十,二十,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一分。
當陸遠將四條新令一改,朝堂上的聲音瞬間消失。
仁君和酷吏的形象,在此刻形成了那么鮮明的對比。
朝廷上一片歌頌之聲,只有李斯默默不語。
而后,朝會就朝著新錢的購買力以及新錢實行而去。
對于購買力,陸遠心中是有數的,那就是一元相當于一錢。
大秦的一錢大致可以購買一公斤粟米,若是換算成后世的錢,應該相當于五塊左右了,若是其他的購買力,甚至能換算到十幾塊。
但若是一錢能換這么多紙幣的話,就會讓紙幣顯得很不值錢,若是太少的話,也不好。
所以這一錢換一元,是最好的比例。
另外實行這一塊就更簡單了。
修路要人,徭役要給錢,退伍的軍士要給錢,移民要給錢,隨著這些錢的發下去,紙幣很快就能在大秦流通。
最后就是錢莊的工作人員了,這個完全有現成的人可用,因為要裁軍,陸遠剛剛也說了,要給退伍的軍人提供崗位,這不就是崗位嘛,這些有軍事基礎的人,去錢莊上班,員工加保衛都能一肩挑了。
大秦二世六年。
這一年中,大秦以錢鋪路。
徭役,給錢。
軍隊,給響。
開荒,給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