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李白帶著幾份文章,和陸遠來到了蘇颋府上赴約。
一份《明堂賦》,一份《擬恨賦》,一份《大獵賦》。
前兩份是李白的出師之作,是以兩漢魏晉文風所寫,曾經讓趙蕤直夸青出于藍的作品。
而大獵賦,則是仿《上林賦》而作。
可以說是李白當下能拿出來的最好文章了。
嗯,在大唐,這個才叫文章,至于詩詞,那只能算朋友圈。
“不愧是太賓滿口稱贊的弟子,好,好,果真是天才英麗,下筆不休。
有司馬長卿之文風,江文通之才學。”
看完三篇賦之后,蘇颋那是連連稱贊。
對李白更加賞識了。
“可惜,可惜啊!”
一番稱贊之后,蘇颋又嘆息了一句道。
“不知先生何意?”
李白見蘇颋這言語,不由一愣,還以為是自己文章哪里有紕漏。
“唉,可惜我今朝遭貶,無法引太白于朝堂之上。
這樣,我有書信一封,你持此書信,去往渝州刺史李泰和處,或可引見一二。”
蘇颋看著李白,說罷便要寫一封書信給李白。
今日李白能前來赴約,并帶來了自己的文章。
蘇颋就明白了李白的意思,無非就是想要求一份推薦罷了。
只是蘇颋現在已經不再是大唐丞相了,想要將李白舉薦給李隆基有些不切實際。
只能暫時將他引見給李邕,再讓李邕引見。
“以某之才,欲見刺史,何須書信為引?”
李白擺了擺手道。
只是蘇颋想要給李白寫推薦信,李白還不太想要。
“嗯,好一個少年志氣。”
見李白拒絕,蘇颋也沒生氣,甚至還稱贊了一句。
雖然話這么說,但陸遠還是察覺到這蘇颋是有那么一點不悅的。
也是,李白這話說的實在是有點不懂人情世故了。
你拿著自己的作品來人家這里赴約,這擺明了就是想要人家給你舉薦一下。
但別人現在被貶,無法給你舉薦到朝堂,說幫你舉薦到刺史那,你就說不要。
這說好聽一點,是你李白傲氣,說難聽點,那就是你李白勢力了。
蘇颋沒翻臉,那都算他惜才了。
不過李白也不是真勢力,他只不過是有自己的驕傲,也不想欠這個人情。
三人又交談了一番。
只是這后續的交談,蘇颋漸漸的將話題引到了道家經典的論述之上。
對于李白的文章就此淡化了出去。
后續半月之中,三人也時常飲酒作詩,相邀遠游了一番。
隨后,陸遠和李白二人便往渝州而去。
“這李白算是文武全才了,上一個這么牛的,還是義父扮演的辛棄疾。
就是和為人處世方面,多少有點........”
“我家里要有這么多錢,我要是有這才華,有這武藝,我能比他還狂,嗯,武藝其實已經有了,只不過大家都有,不能體現什么。。”
“這話倒是也沒毛病。”
“其實李白不接受蘇颋的幫助是正確的,一個刺史,以李白的身份又不是見不到,接受了幫助就是一份人情。
只不過他這話說的太直白了些罷了。”
“義父應該要多走走吧,就跟著個李白,那能收錄幾首詩?
其他詩人那里也去轉轉啊!這年紀大了,我就喜歡看點詩詞。”
“義父自有義父的打算,輪得到你來指手畫腳?
跟一個詩人夠了,用不著太多,你喜歡看詩詞,那將義父扮演李愿時候的詩詞全背了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