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的規則,或者說那自然的規律。
它和彎弓射箭,所顯示的道理一樣的。
若是高了,那就要壓低一些,若是低了,那就把它抬高一些。
拉得過滿,就松一些力道,拉得不夠,就補充一些力道。
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余的,用來補給不足的。
就如這洛河之水,便是卻有余而補不足。
正因為遵循這些規律,天地才能正常運轉。
若是阻礙天地的規律,如這洛水,你若強行干預,在此筑起河堤,不讓水往下而走。
那這河水便會在此積累,用不了多久,河水就會沖垮河堤,出現災害。
這就是阻礙天地規律的懲罰,也是天地規律的發展。
因此,我們便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便是天之道,是損有余而補不足。
現在我們再來說說人之道。
你也游歷了諸國,想來也見了不少。
你也學了周禮,想來對于禮也很有很深的認知。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不管是天下諸國,還是周禮。
這些人所制定的規則,其實是與天道相駁的。
這些規則往往不是減少有余的,去幫助不足的。
反而是掠奪不足的,供奉有余。
于萬民而言,諸侯是有余的,然卻還需萬民供奉諸侯。
于諸侯而言,天子是有余的,然卻還需諸侯供奉天子。
這是從大的方面來看是如此,若是再往小一些,你會發現,仍舊是如此,主家掠奪仆人,仆人驅使奴隸。
人,往往都是弱小者,或不足者,供奉著有余者。
由此,我們便又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
顯然,這人所制定的規則,與天道而言,便是相駁的。
如此一來,先前我說的天之道,在此時就會發揮自然規則的威力。
人制定的規則,就宛如是在洛水之上修筑了河堤。
而那些被掠奪的人,不管諸侯也好,萬民也好,亦或奴隸也罷。
他們就是被囤積起來的水,終有一日,水會摧毀堤壩。
這只是一個時間長短的問題,若是堤壩穩固,也就是這制定的規則完善,少有漏洞。
那么這個時間或許會長一些,或百年,或兩百年,或三百年,或更久。
但不管這堤壩如何穩固,在自然的面前,它終究是會被摧毀的。”
老子對孔子講解道。
“丘也曾見過樂善好施之人,也曾見過降低賦稅,甚至是開放糧倉接濟災民的君主,周禮之中,也有安定民生的規則,難道如此也不行嗎?”
孔丘沉默了一會,而后又詢問道。
“嗯,我先前便說過了,人心是變幻莫測的。
雖然大多情況下,人遵循的是人道,是不足者供奉有余者。
但在人心的變化無常之中。
總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們是有余者,卻遵循天道,為不足者提供補給。
對于這種人,他們便是參悟自然之道的人,是有道之人,可謂之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