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以前繁華了。”
在安兮若的記憶之中,這個地方很是繁華,每日都有大修行者前來拜訪,求道之人絡繹不絕。
尤其是當道尊站在了頂峰之時,此地的繁華昌盛遠超從前。
“衰敗了。”
陳青源一邊向著青山之頂的道觀而行,一邊打量著沿途的景色。
記憶中的畫面與現實所見之景有了一些重合,像是一把細小鋒利的刀刃,切開了陳青源的心房,帶來一絲刺痛。
不知不覺,兩人已經登上了青山,距離道觀越來越近了。
前往道觀的這一條石板路,留著歲月滄桑的刻痕,某些地方已經破碎不堪,長時間無人修理。
一路上,清冷安靜,除了陳青源與安兮若以外,再無他人。
來到山頂,得見那一座褪了顏色的簡陋道觀。
大門虛掩,上面的裂紋溝壑數之不清。
門口的幾十塊青石板,深深埋在了厚實的泥土之內,石板間的縫隙生長出了幾株生命力頑強的雜草。
放眼望去,一片蕭瑟枯敗之景。
咯吱——
朱紅脫落的大門,從內部緩慢打開。由于年份久遠,開門時伴隨著一陣刺耳的嘈雜聲。
一個很年輕的道童,走了出來。
年齡十五歲,穿著一件樸素的道袍,長發束冠,面容稚嫩。
小道童朝著兩人走來,用一雙好奇的目光打量了一番,而后停下了腳步,雙方保持一定的距離,鞠躬一拜,以禮待人:“福生無量天尊,小道見過兩位居士。”
陳青源與安兮若自然不會擺譜,微笑回禮。
“兩位遠道而來,有何來意?”
小道童已經有兩年沒碰到陌生人了,因而心生提防。
這座道觀地處偏僻,極少有人前來祈福求道。
上次有人過來,還是專門來找茬的。
“我曾在此修行過一段時間,今朝故地重游,追憶過去。”
陳青源如實回答。
“哦?”
聽到這個答案,小道童神色詫異。
小道童雖然年幼,但天性聰慧,并未因陳青源的一句話而放松警惕,打探來歷:“居士如何稱呼?”
“陳十七。”
陳青源隨口編了一個名字。
以前他經常使用陳六這個身份,后來被人挑破了真身,不好用了,自然得換一個。
“請恕小道年幼,未曾聽過陳居士的名諱。”
小道童思索了片刻,沒能在記憶中尋到這個名字。因而,他對陳青源的警惕之意更濃了幾分,暗自揣測此人必有所圖。
“有很多年了,道長不知道實屬正常。”
陳青源微笑著。
“來者是客,兩位居士請進。”
小道童沉思了一小會兒,真誠邀請。
道觀敗落,不存在任何的機緣造化。即便這兩人真有圖謀,也謀不到什么東西。
另外,小道童雖然心有警惕,但沒察覺到一絲惡意。
“有勞了。”
陳青源道了一聲謝。
于是,小道童引路前行,將兩人安排到了前廳的一個位置,指著旁邊的一張木桌,舉止有禮:“兩位請坐,小道去準備一壺熱茶。”
:<a>https://b4fa0df.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