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評判標準是什么呢?”
新的問題浮現,現場眾人再度陷入了沉默之中,只有趙雪好似想到了什么似的,重新翻開了案件記錄,尤其是在死者死狀上停留了許久。
“暴風雨山莊的案子里,律師的口舌被利刃貫穿,穿膛破肚的樣子,像是拔舌地獄。”
“記者則是死在密室里,用自己的血在墻上寫字,直到血盡而亡,像是剪刀地獄。”
“趙雪,你在說什么?”
趙雪楠楠的聲音引起了沈林的注意,也正是這番話,將趙雪從思索中拉回到現實,他眼前一亮看向沈林等人,語氣頗為激動的說道:
“暴風雨山莊案的老師,吊死在了房梁上,懸梁舌墜是黑繩地獄。
企業家趙達通,貴司在那份報紙前面周身散落著錢財。
還有亂刀穿身的刀山地獄,吞食十指的鐵樹地獄。
兇手的評判標準,正是民俗之中,地獄對罪人的審判!”
說到這兒,趙雪的聲音因為激動而變得有些顫抖:
“兇手,是在做地府判官該做的事情,他在扮演判官!
他判定每一個罪人的罪行,并將其送入相應的地域,承受相應地域所帶來的痛苦。”
趙雪的這番話讓現場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所有人都難以置信地看向了趙雪。
地府判官,這聽起來更像是一個傳說中的角色,而非現實中的存在。
然而,趙雪的推斷卻似乎為這起連環殺人案找到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解釋。
如果真的如她所說,兇手是在模仿地府的審判,那么這起案件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和動機?
但這不也正好符合了先前吳向東對兇手的側寫嘛,兇手作案并不是為了泄憤,也并沒有明顯的反社會特征。
兇手只是不帶有任何個人感情的對被害人,進行絕對公義的審判。
就像那地府的判官,依照每個人的生平善惡來判斷此人的去留。
趙雪因為這個新的發現而感到激動,她立刻起身,抱來了一摞民俗古籍翻看了起來。
最終一句話映入趙雪的眼簾,使得他迅速。把這篇文章遞到了沈林的面前。
在這篇記錄中講述著地府有一面鏡子名叫“業鏡”,能夠映照出人一生的善惡功過。
據說,當人死后,地府判官便會借助這面鏡子,來判定其罪行的輕重,進而決定其應受何種刑罰。
而在這面鏡子上分別刻著兩行字,上書:
【業緣鏡前無遁形,善惡有報終須應。】
這短短兩句話,就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般,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孽緣鏡前無遁形,善惡有報終須應……”
沈林低聲重復著這兩句話,眼中閃爍著光芒。
這似乎就是兇手一直在秉承的動機,所以教堂案件中只死了一個人這件事也就合理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