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陳峰此時找不到尸體,只能用紙人替代,而在很多荒山野木之中趴著,被葬在墳里的尸體大多都是在進行招魂葬。
伏尸在倒斗行話中,指的是尸體面朝下被埋葬。
之所以有這么一個規矩,就是因為招魂葬的特點是將尸體埋葬的同時,也將魂魄召回一同安葬于此。
見到這樣的墓,盜墓者不但不會染指,甚至還會恭恭敬敬的拜上三拜,上香致歉,隨后原封不動的把墳歸位,就是避免招惹到一同葬在此地的魂魄。
如今一切都差不多準備就緒了,陳峰也就準備正式開始招魂葬。
舉辦這樣的儀式,和其他大部分儀式一樣,都是要拜相應的神明。
比如龍王祭,要拜四方龍王,再比如跳大神,要拜九天玄女。
招魂葬,自然也有它要拜的神明。
只不過這個神明有些特殊,說她被人廣泛知曉吧也對,但說她不為人知,也在情理中。
在傳統節日中有這樣一個節日,和這個神明息息相關,名為乞巧節。
一提到這個節日,人們想到的大多是一些浪漫的故事,后來這個節日也被演變成了七夕節,被稱之為我們自己國家的情人節。
很多文化皆是如此,隨著時間的傳承總會發生一些變化。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源于一段浪漫的傳說,據說天上的織女和人間的牛郎相愛,但因種種原因被迫分開,只能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通過鵲橋相會。
織女是天上的一位仙女,她心靈手巧,擅長織造云彩,因此人們在這個節日里,會向織女祈求智慧和技藝,希望自己也能變得心靈手巧。
但鮮為人知的是,織女在道教中,也有著一個特殊的身份,那便是七仙女中的一位。
七仙女在道教中,被尊稱為“七元解厄星君”,是專門幫助人間化解災難的神明。
而在七元解厄星君中,織女所代表的便是“七姐”。
因此招魂葬儀式中要拜的神明便是這位七姐。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招魂葬要拜的七姐,和七元解厄星君中的七姐完全不同。
就像乞巧節,最開始的時候,被人們稱之為蹊蹺節。
之所以起這個名字,就是因為這個節日來的蹊蹺,只是后來因為多種文化的混合,再加上人口相傳的理解不同,這個節日也就成了乞巧節。
成了所謂女孩去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婚姻的節日。
但實際上,這就和桃花源記原本是一個鬼故事一樣,蹊蹺節之所以蹊蹺,就是因為這個節日里背后藏著的故事,與人們認知中的完全不同。
有些久遠到已經不知名的殘卷,還能偶爾看到一些短暫的記載。
或許對于現在的人們來說,這種記載無從考證,無非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過但凡是那些恪守招魂葬儀式的小眾地區,都會跟自家的小孩講這個故事,也會嚴詞制止自家的孩子去過這個節日。
用他們的話說,乞巧節,并不是什么浪漫的日子,而是牛郎遭受千刀萬剮的日子……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