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不是給我聽的,那是給誰聽的,你看這一個人都沒有!”
此言一出,老人家頓時打了一下小孩伸出來手,嘴里念叨了幾句有怪莫怪,便匆匆離開了。
陳峰站在路的對面,看著空無一人的觀眾席,眼神里卻是閃過了幾分喜色。
這還真是缺什么來什么,看來天時在我這邊。
放眼那戲臺,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令人肅然起敬。
雕梁畫棟,彩繪斑斕,每一根梁柱都透露著歲月的沉淀與匠人的巧思。
戲臺中央,鮮艷的幕布隨風輕擺,仿佛在訴說著千百年的故事。
戲臺四個角,懸掛著幾盞古樸的燈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為夜晚的演出增添了幾分神秘與夢幻。
整個戲臺宛如一座時光的橋梁,連接著過去與現在……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這場戲之所以吸引了陳峰的注意,不在臺上身段柔美的戲子,而是在這戲臺。
這處戲臺的建造方向,是朝北的,這在民間大有講究。
唱戲這一行,自古以來規矩頗多,古書中有明文記載。
度曲十病者計為:方音、犯韻、截字、破句、誤收、不收、爛腔、包音、尖團不分、陰陽不辨,十種是也。
單單只是把戲詞唱出口,就有這么多講究。
人們往往只會注重臺前每一位名角的風華正茂,卻很少知道后臺規矩森嚴。
無論多大的角,倘若犯之。既有管式召集各行代表組織,公益罪名,認真處罰。
放在老一輩進了這行頭三年學不到一句戲詞,從頭到尾背的是后臺的規矩。
譬如丑角未開面時,他角均不得涂彩或勾臉。
在或者旦角及上妝后,不許赤身露體。
財神即加官之面具,禁止朝天安放,已取手中,不得不與他人交談等等。
這形成的每一條規矩,都有其歷史背景和背后的道理,但少有人知的是,戲臺本身的朝向也決定了唱戲的意義。
古往今來,臺上開戲無數,代代名角輩出。
有些角風光無限,有些則暗于人潮之中,默默無聞。
這一切,這是因為他們唱戲的戲臺朝向不同,意義也就不同。
戲曲行業中普遍認為臺口朝南是最吉利的,這樣的戲臺被稱為陽臺。
其次是朝東,所以不像朝南那么吉利,但至少不犯煞氣。
朝西朝北則為大忌,自古以來這個行當就有句俗語說要想發大財,最忌白虎臺。
為了破解這種禁忌,一般無奈之下,只能搭建朝這個方位臺口的戲臺,都會進行特定的儀式,這種儀式就叫破臺。
破臺通常是新舞臺第一次演出時進行的儀式,首先需要用公雞血祭臺。
其次要在臺口正西的位置,掛寶劍胡須等物品來破解白虎臺的禁忌。
不過放眼過去,搭建白虎臺唱戲的戲班子本就不多,能活過10年的更是寥寥無幾。
去細打聽一番,哪個不是落得孤寡殘缺呢?
戲臺朝西犯的是煞氣,戲臺朝北犯的可就是陰氣了。
民間對朝北的戲臺統稱為陰臺,這樣的戲班子唱戲不是唱給人聽的,而是唱給鬼聽的。
所以往往這種戲臺開戲臺下的座位全是空著的,臺上的角從天黑唱到天亮,只唱夜戲不見人就是這一行的說法。
稍微懂點的人,見到這樣的戲臺都會避之不及,可陳峰卻反而興致勃勃的走了過去。
戲臺之上,幾個角正在試嗓子,他們今天的工作,將從今夜的十二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早上五點鐘。
其中一個姑娘,臉上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