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回檢查站的路上,程野盯著窗外可不單單是在看風景。
作為正兒八經建筑系畢業的高材生,他缺的是實戰經驗,而不是一雙能發現問題的眼睛以及知識儲備。
“斜頂確實好,但耗材要多三成,工期也得加兩天”
劉工皺眉思索,手指無意識地敲著圖紙夾,“要不這樣?平頂保留,但在檐口加一道三十公分的挑檐,再沿著商鋪后墻鑿條暗溝,直接通到主排水溝里。挑檐擋得住斜飄的雨,暗溝走水隱蔽,還不耽誤商鋪門前的步行道鋪地磚,實用,還省料!”
“挑檐.”
程野皺眉思索,這腦子才三個多月不用,感覺以前的知識就要丟完。
見他思索的認真,劉工更好奇了。
這偌大的緩沖區,可從沒聽說過哪個檢查官對建筑這一行熟悉。
“劉工。”
“哎。”
“這房頂你是打算用什么材料來處理?”
“彩鋼板。”劉工答得干脆,“輕便,方便更換,后期維護也省事,在緩沖區最實用。”
“嗯”
程野指尖在虛空中比了個折角,“那挑檐的傾角得配合檐口收邊處理,彩鋼板韌性差,直接折角的話,暴雨時雨水順著板縫往里滲,用不了半個月就得銹穿,到時候返工更麻煩。”
“這個?”劉工眼睛一亮,“所以得在折角處加一道l型角鋼襯里,既增強抗折強度,又能讓水流順著襯里直落地面,在低維護條件下特別實用。”
兩人所說的,正是工業廠房常用的雨幕原理。
兩個學徒聽得瞪大眼睛,原以為程檢查官只是隨口問問,沒想到這位程檢查官竟然真懂這些實操的門道?!
“那暗溝結構你是要做跌水處理?”
“跌水處理?”
“暗溝本身有落差,如果雨水匯入主溝時直接沖刷溝壁,很容易積累淤堵,遇到平時小雨倒是清理的過來,要是連天的暴雨還要清理,怕是得派人跳進溝里淘泥。”
程野說完,完全忘了自己過來是聽意見的,不自覺地又拿出了甲方的架子,“接口處最好墊三級臺階狀的混凝土塊,每級落差5公分,還有,暗溝內壁得做抹面處理,用水泥砂漿抹個20毫米厚,壓實抹光。”
“這樣一來,內壁光滑,水流阻力小,能減少淤積,而且還能增強抗滲性,防止雨水滲透到周邊地基里,影響周邊房屋的基礎穩定性。”
“哦,您說的是多級消能啊!”
劉工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這法子我上次修廢水處理池時就提過,可當時預算卡得緊,這么做要多出將近15%的材料費,最后被上面一句沒必要給否了.”
“步行街的預算不能省,你給我必須按照最耐用的標準做,材料不夠就報給我,預算提升一些也不是事,咱們既然要建,就建個能撐十幾二十年的,別過兩年又得扒了重弄,純屬浪費人力物力。”
“害,我要是早知道您懂這里面的門道.”
劉工砸吧著嘴,“干我們這行,最頭疼的就是報預算,改個設計,加種材料,預算表上的數字就蹭蹭往上漲,遇上不懂行的領導,費半天口舌解釋都沒用,要是早知道您懂行,這里面的需求我就直說了。”
“放心,我這邊預算肯定夠,未來我是打算把這條步行街打造成緩沖區的地標建筑,不光要實用,還得像樣。”
程野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
兩萬貢獻點投下去,若是只換來一片勉強能用的商鋪,改善了一點天元社區居民的生活,根本達不到元老的期望。
所謂的讓50%的社區羨慕,說給蠢人聽得。
真實的意圖,結合理想派在緩沖區推行的理念,程野大概能猜到,元老是想要緩沖區的居民看到新的希望以及新的發展方向!
如此一來,不管是奔著社區發展,提前培養勢力,還是維持理念給自己積累資本,都必須做出點真正的名堂來。
既然要建,那就大建、特建。
要讓步行街成為緩沖區的“臉面”,成為外來商隊落腳的第一站,成為所有居民、拾荒者愿意常來的地方,才算把錢花在了刀刃上。
他隱隱有種預感,就算現在的預算已經超標,但只要達到他想要的那種效果,內城的元老絕對不會吝嗇第二筆、第三筆投資。
到時候不說多的,再要幾萬點,前期的投入就全部都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