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平時看著寡言少語,沒想到才是更加深藏不露的那個。
“當年拓荒的時候,不管是當地的聚集地還是庇護城,主力消費人群其實是我們這些拓荒兵。”
何老繼續說道,語氣里帶著點自嘲,“倒不是因為我們多有錢,而是因為我們有穩定的軍餉,而且干活累、隨時可能遇到危險,所以大家都不介意花錢,累了就想吃點好的,渴了就想喝點順口的,哪怕月底攢不下錢,也想讓當下過得舒服些。”
他說著,大龍、二龍和幾個民兵都忍不住笑了,臉上帶著不好意思的紅暈。
當年的日子確實苦,風餐露宿是常態,可每次領到軍餉,都會約著去聚集地的農家館子搓一頓,哪怕只點一盤炒蟻狼肉、一碗渾濁的烈酒,也覺得痛快。
現在回想起來,苦是真的苦,可那份及時行樂的逍遙,也是真的難忘。
“何老說對了。”
程野不再賣關子,語氣變得鄭重,“衛星城開啟建設后,幸福城短期內會重點補貼外面的遷徙者,只要他們肯去衛星城干活,就能拿到穩定的工資,而且比在緩沖區當臨時工高不少,這些人,就是眼下最有消費力的群體!”
“他們剛從荒野過來,沒什么積蓄,但有穩定收入,又剛脫離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肯定愿意花錢改善生活,買條新鮮的魚比頓頓吃營養漿強。我們把魚賣給他們,既能賺回工資成本,也能讓他們過得舒服些,同樣算是互惠互利。”
關于銷售,肯定沒有程野說的這么簡單。
怎么把魚運到各個衛星城?是設固定攤位還是流動售賣?定價多少才能讓遷徙者接受又保證利潤?
這些都是問題。
但顯然,這會不是談這些細節的時候,得先啟動大波鎮的建設再說。
見場中眾人的眼神越來越亮,顯然已經被說動,程野手指立刻轉向第三個小框。
【輕工業】
“大波鎮有一座水電站,能夠提供近乎于無限的電量,這是發展工業的基礎。而我要做的,就是依托前期漁業的收入,將輕工業發展起來。”
“你們注意到一件事情沒有,幸福城的基礎工業雖然起來了,但關于生活消費品這一方面,幾乎還是空白。例如雜貨店最便宜的筆記本,也要25個幣,鋪開產業鏈后完全可以壓縮到10幣。又例如建設衛星城后的房間裝修,我們做一個電燈工廠,會有多少人找我們消費?只要能搶先占據市場,哪怕一個細分市場,往后就有源源不斷的資金來發展鎮子、發展社區。”
關于最后的大餅,程野語速極快,幾乎不給其他人反應時間。
這是用來促成合作的,堅定大家決心,而非短期內能落地的計劃。
說真的,他還想在幸福城做電視機,而不是只有一個收音機,讓人們下班能看會兒節目放松。
想組建劇組,拍些記錄感染源特征、荒野生存技巧的紀錄片,幫更多人在廢土活下來。
甚至想搞汽車制造、研發智能設備,幸福城的基礎工業已經有了雛形,只要衛星城能鋪開,消費人群到達一個量級,這些都不是天方夜譚。
但這些,對還沒完全脫離“溫飽線”的社區眾人來說,太遙遠了!
說出來反而會顯得不切實際。
不如先把“輕工業”的種子種下去,等大波鎮真的發展起來,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程哥,魚都殺完了!”王康擦著手,從商場側面的入口走進來,語氣里帶著點意猶未盡的遺憾,“本來還想多練練就手,結果大家一人分個四五條,沒一會兒就處理完了,我這刀剛磨快呢!”
這話聽著是匯報魚獲處理的進度,可程野嘴角卻不由勾起一絲笑意。
小康啊小康,你小子還來的真是時候。
果不其然,這句話徹底擊中了所有人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