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李馬太沒有權限透露完整的考核細節,那天晚上卻隱晦提點了不少關鍵,比如考核的內容傾向,贏下來的關鍵因素。
到了這一輪,包干考核早已不看重紙面方案,每個選題都是實戰。
從實地比拼高低,且考題時間極短,要的就是瞬間看出檢查官的真本事。
目前,距離初次考核已過去整整十天。
這段時間里,外面的流民被第一批衛星城一波波挑走,成了建設主力。
按每個衛星城初期兩萬人的規模算,已有二十四萬人離開了方陣。
與此同時,每天仍有五千人涌入緩沖區,累計近八萬人。
三十二萬人的安置,雖然沒出過大范圍混亂,但小規模沖突卻從未斷過。
百萬流民里,哪怕概率再低,也藏著成百上千野心勃勃的暴徒。
這些人在“行者”的煽動下,不求改善生活,反倒變得更壞,壞得純粹。
因此,挑選衛星城建設人手,成了考核中最基礎也最棘手的一關。
要用建設理念吸引流民,卻沒功夫細說理念,選出來的人員素質自然良莠不齊。
而考核的關鍵,恰恰就系在這些被選中的流民身上。
抽選考題后,由流民實際執行,他們的成績便是檢查官的成績。
似顧心經和加西亞的失敗,就是因為兩人的理念并不相合。
顧心經想要挑選更加聽話的流民,來完美執行他布置的各種任務。
加西亞卻執意挑選那些有足夠能力,有自發性的流民來完成任務。
結果各自挑出的隊伍組合到一起,考核時直接掐了起來,最終被李馬太與宋海的隊伍淘汰。
為什么?
只因李馬太本就抱著被淘汰的心思,對考核毫不上心,宋海說什么他都嗯嗯啊啊應著,活像個局外人看戲。
全由宋海拍板選出的人手,素質雖不算頂尖,考核結果也平平,但勝在理念統一,干活沒沖突,反倒比顧心經他們的內耗強得多。
也正因如此,第二輪考核才開放票選搭檔,算是給這個漏洞打了補丁。
免得搭檔在選人環節就起沖突,直接導致后續環節全盤皆輸。
“這一環節,咱們會有點劣勢。”
往社區走的路上,程野緩緩道,“咱倆看著年輕,那些青壯未必會留意。但反過來,那些‘壞種’盯著咱們的可能性也小,在他們眼里,咱倆看著就不像能通過考核的,犯不著費力氣干擾。”
“程哥,檢查站總不會把咱們是見習的身份捅給流民吧?”
“應該不會。”
程野微微搖頭,“這種明面上的等級優勢,沒道理告訴流民,不然低期檢查官根本沒法跟高期競爭。但我猜,那些高期肯定會明里暗里跟流民吹噓自己的身份、能力、經驗.這些本就是他們的優勢,檢查站也沒法禁止。咱們能做的,就是別讓這變成咱們的劣勢。”
“明白了。”王康點頭,若有所思。
“那我們首要瞄準的人群是?”
“家庭。”程野干脆利落吐出兩個字,“而且是拖家帶口的那種。”
這些天他雖然沒有再去過荒野觀察情況,也沒有在檢查站執勤打探。
但每天傍晚的晚間新聞,卻讓衛星城的基礎情況暴露在所有人的視野下。
從衛星城的發展理念,到衛星城的人口結構,再到建筑模式選擇。
一批衛星城還需要源源不斷的吸引人口加入,自然不會吝嗇宣傳。
似人口結構上,12個衛星城都有基本相同的人口結構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