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兩月有余,雖然回京之后,透過程子堅的口,說得眾學生盼“宋記”的攤車如盼星星月亮似的,哪怕隨便做點什么出來都愛吃,到底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粉飾,宋妙其實心中很有些忐忑。
她對糯米飯自有信心,并不怕賣不出去,此時擔憂的是新出的品類。
天氣太熱,燒麥已經不合做了,畢竟熱吃出汗,冷吃減味,素餡又少了筍一色,還沒有合適的替換食材,使得幾樣品種,哪怕是素燒麥吃起來都有一點油膩。
但要是新換的吃食,不能得到大部分人接受、喜歡,就要另外想辦法。
眼下添了大餅一個,雖然按著時下慣例,只給了少少月錢,但這小兒從早到晚跟著自己做,樣樣上心,時時賣力,難道當真只叫他拿這一點錢?
另還有二娘子,她還帶個小的,也日夜盼著多得錢攢錢。
只有大盤子得的多了,月末分潤時候,才能給人驚喜。
最最重要的是,她也非常想賺錢。
添了半口人,理所應當要多出對應收入,才不至于白折騰。
多多賺錢,早早還錢,快快把食肆開起來,叫自己也能穩身立足——擺攤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屆時才有底氣。
宋妙心中正想著,那車子推著推著,終于再轉個彎,就要看到食巷口的拐角。
大餅頭一回跟著出攤,又是興奮,又是忐忑,忍不住問道:“娘子,我聽得程二娘子說咱們宋記的吃食特別多人喜歡,回回出攤,都有許多客人排長隊等著,我若一時忙不開,手腳慢,會不會給人嫌棄?屆時要怎么做,客人才不會生氣啊!”
宋妙便道:“兩學的客人都很講客氣,也講道理,你只按著自己的手腳來,千萬不要急,一急就容易出錯,收少了錢,咱們自己吃虧,收多了錢,客人心中憋悶。”
又特特強調一句,道:“尤其要留意配料小食——總有不吃蔥、不吃蒜、不吃芫荽這些的,你要是不小心順手加了進去,客人豈會不難受?便是客人好說話,你自己也不好意思吧?”
“這時候不要想著損耗,也不要怕耽誤時間,咱們給客人重做一份,后頭若有人主動搭話想要,再給后頭人,但也要放著等他排到了再給,千萬不要越過當前等的這一位先給后頭的,更不要強詞奪理,絕不能逼著客人去收。”
“已經差不多做好了,后頭人要,也不能先給嗎?”
“不要先給,你且想,本來是咱們自己放錯了小料,客人就算嘴里不說,心里也別扭,你還越過他,先給后頭人,那排隊豈不是白排,同插隊有什么區別?況且分明已經虧待了人,還要再虧待一次,叫客人再等,沒有這樣道理,是也不是?”
“是!是!我先前一時沒有多想,只以為反正差不多做好了,其實也不用多久,娘子一點,再一想,確實是這個理!”
“若沒有人主動出聲要,咱們也不要去問,只留著自己吃就好——我曉得你從來醒目,還是要叮囑一回,這是大忌,不要怕出錯,咱們做生意的,最要緊是和氣生財……”
宋妙把平日出攤的一些細節一一說來,都是些看無傷大雅,但一經解釋,樁樁件件都很要緊的。
大餅不住點頭,心中死命記,最后嘆道:“我原以為出攤只要手腳利落些賣東西就好,誰成想里頭還有這許多坑,一不小心就踩中,叫客人不舒服了自己都不曉得——怨不得娘子的攤子這樣多人喜歡來吃,原是樣樣都留心仔細!”
宋妙笑道:“客人就是咱們的衣食父母呀,雖說是靠手藝吃飯,想要生意做的長久,就要做得到位些,不然滿京城這許多攤子、食肆,做什么要來你家吃?對也不對?”
又道:“不過也不怕,停了好些日子,今日突然出攤,大家多半都還不知道,未必有多少人會來,你慢慢適應,不要急,憑你素日聰明,用不得多一會,就能成個熟手了……”
說話間,推車已經轉了彎。
大餅正要答話,頭都點了,不妨話未來得及出口,就見遠處幾道人影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