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那些已經磨損在記憶潮流中的瑣事不同,我始終清楚的記得我死亡的那一天。
瀕死之際,那可是讓人永生難忘的回憶:當死神的鐮刀長久地停留在你的臥榻之側,將于此生中的剩余時間親吻你的命運時,它所帶來的記憶之深刻,所散布的恐懼和顫抖,遠不是那些過家家般的【生死危機】所能媲美的。
所以,我記得很清楚,我死在了泰拉統一戰爭的末尾,死在了正式服役的第七十七個年頭,死在不屈真理號逐漸搭建起來的龍骨于天空中投下陰影的片刻,死在那個能看到雷石教堂的地方:偉大的帝皇注視了我的終章。
他也決定了我的命運。
真他媽的慷慨。
回憶帶來了怒火,我又粗動地咳嗽了起來,混雜在沉悶的腳步聲于長廊間的陣陣回音里,聽起來又粘稠又惡心,就像是一個已經行至末路的凡人老頭:最好的無畏機甲的確保證了我的戰斗能力,讓我能夠發泄我的怒火,但即使是這些巧奪天工的造物,也無法改變我的身軀早已殘破,如今只是茍延殘喘于世的可悲事實。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能理解我的那些老兄弟們:他們為什么情愿像他們最鄙夷的懦夫一樣的,長久地陷入沉睡里面,任憑怎樣的懇求與哀嘆也不愿醒來,因為他們知道醒來后是更可怕的地獄。
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早已不需要我們了,即使是最尊敬我們的后輩與戰士,他們所敬重的也不過是我們生前的英勇與傳奇,而不是現在的垂垂老朽:身為一名阿斯塔特戰士,我們最得意的便是我們強大的武力與無比的忠誠,但這些如今早已作廢,我們能提供的只剩自己曾不屑一顧的所謂智慧。
至于無畏的強大?
那是這些機甲的功勞,和我們這些老家伙有什么關系?倘若不是出于成本考慮,將那些年輕的小后生放進這副無畏機甲里面,他們的強大不會低于我們的,所謂的經驗和閱歷只是錦上添花而已,很少有雪中送炭的機會:但他們可不需要這些活體棺材。
畢竟,對于任何一名真正的阿斯塔特戰士來說,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便是:即便他失去了全身上下所有的盔甲、武器或其他裝備,只能赤手空拳的戰斗,他依舊會是這個銀河中最致命的殺手。
爆彈槍、鏈鋸劍、終結者甲或者無畏機甲:這些神圣的裝備讓我們的實力更上一層樓,但它們并不是我們的力量來源,即便沒有這些東西我們依舊能夠作戰,但現在的我卻做不到這一點了。
沒有這幅棺材,我甚至在地面上爬出幾米都困難得要命。
所以,我看的很清楚:哪怕再怎么受尊敬又如何?這改變不了我是一個廢人的現實,我早已失去最開始的存在意義,讓現實成為了我眼中最可怕的煉獄,也讓沉睡成為了我大部分時間的選擇。
其他的軍團,我雖然還不是很了解,但至少在我們這里,這種巨大的落差感才是我和其他的老東西會選擇陷入沉睡的原因:至于無畏機甲的疼痛?那只是拿來忽悠人以及自欺欺人的借口罷了。
這東西的確很疼,但也沒有疼到讓我們不得不逃避的境界。
再說了,如果真的無時無刻都在承受可怕的痛苦的話,我們又怎么可能陷入到如此漫長且安穩的睡眠中:還是那句話,別的軍團我不是很了解,但若是在我們第二軍團中的話,即使軍團內部近乎土崩瓦解的黑暗歲月里,后生們也沒有忘記這我們這些老家伙的照顧,無畏的確會帶來折磨感,但精心且細致的照顧能夠抵消大半。
(我記得無畏機甲折磨人的這個設定其實比較吃書,但有一種解釋是:因為照顧無畏的一般都是機械神甫這樣的角色,這些家伙習慣性的不把人當人看,所以照顧其中老人的時候難免會有些粗暴)
而讓我高興的是,我們的基因之母在接手第二軍團后,并沒有取消掉我們這些老家伙的福利,反而又加強了不少:她手底下有一個由阿斯塔特戰士,凡人醫生與齒輪小子們所組成的修會,專門負責我們這些老東西的日常起居。
這種行為倒是與她多愁善感的名聲相符合,我知道在外界這絕對不是什么好詞,但軍團內部似乎對于這種行容接受良好,因為大多數人雖然都不常見到原體,但他們又肯定會見到一兩次:據說基因之母的表現完美地符合這個詞匯。
多愁善感……嗯……
還有神秘、精明、善用靈能又小家子氣。
“就像一個性格略顯外向張揚的歐也妮—葛朗臺。”
老伙計的那句評價在此時溜進了我的腦海里,他是與基因之母并肩作戰過的人,我不得不相信他對于我們原體的評價,然后又想起我們都看過的那本古書:當我們還能行走在泰拉上的時候,我們挖出過成千上萬本源自于黃金時代甚至更古老年代的書籍,軍團最早期的娛樂活動就是研讀它們。
據說現在也是:而且已經變得越來越精致了。
精致:和多愁善感挺配的。
我還是不喜歡這個詞,不知道這種謠言有沒有流傳出去,第一軍團和第三軍團的那些老混蛋對此又知不知情:如果下次見面時,他們有一丁點嘲笑的意圖的話,我就必須得一拳把他們打到失憶。
最好現在就練習一下:反正有人照顧我的日常維護。
應該沒有照顧他們的:如果他們變得跟我一樣的話。
雖然我還是覺得這很浪費:軍團議會的確全票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