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九萬兩千多人。
這還是第二軍團始終保持著大規模擴軍的前提了:哪怕是在參加烏蘭諾戰役和尼凱亞會議時,軍團的藥劑師和征召官們,也不忘在遠東邊疆之外的那些世界上,趁機摟兩把新鮮血液。
而按照藥劑師們的統算,倘若破曉者軍團繼續按照這個速度擴張軍力的話,那么在第三十一個千年到來時,他們的人數還是有望突破十五萬大關的:但這依舊不能改變整個軍團的后備力量極度薄弱的致命缺點。
對于能夠輕松處理整個遠東邊疆政務或者一整場啟示錄級戰爭的摩根來說,記住不到十萬人的名字和位置并非什么難事,自然也不存在被遺忘的可能性:就連被安插在銀河各處的內務部特工們,也被記在了原體的心底。
至于另一個問題:第二軍團中的確有不少古老的組織,但與他們的老大哥相反,在與自己的基因原體重逢之前,破曉者們在大遠征中過得可不甚如意:他們不但缺少足夠的榮譽和勝利,甚至因為內部斗爭而一度四分五裂。
自然而然的,他們在自己的原體面前直不起腰來:阿斯塔特和原體向來是雙向奔赴的,不同軍團的兄弟們熱衷于比較自家原體在母星上的成就,而當每個軍團與原體重逢的時候,往往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驕傲地拿出過往的榮譽,證明他們是配得上原體的隊伍。
顯而易見的是,摩根在被子嗣們拿來比較的時候,向來是個競爭力不弱的話題:蜘蛛女皇不但完成了統一母星這個新手任務,還在與自己的軍團重逢之前,就靠能力和軍功成為了響當當的飲魂者,大遠征中的風云人物。
與她相比,破曉者軍團自然沒有什么據理力爭的底氣:這種榮譽上的云泥之別,也是摩根當年重組軍團會這么順利的原因。
所以,當原體決定將第二軍團重新擰成一股繩時,軍團內部的老東西們沒有絲毫的抵抗:那些本應對標暗黑天使內環的古老組織就這么被蜘蛛女皇一網打盡,并按她的想法完成了再分配。
這些巧合和必然共同組建了摩根對于軍團的絕對掌控力:別說像阿斯特蘭那種明面的反對者,就連像白色傷疤那種級別的內部分裂在破曉者中也是不存在的。
在很多大事情上,倘若沒有來自于蜘蛛女皇的命令,那么第二軍團寧可被動的承受損失,也不會相對主動的做出選擇,但是,這就導致了另一個問題,即軍團本身因此極大地缺乏主動性。
摩根為此而頭疼不已。
畢竟,遠東邊疆的攤子鋪的實在是太大了,原體再怎么厲害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將一些戰線單獨扔給麾下能夠獨當一面的子嗣,便是必然而然的事情,而這又與摩根的控制欲望正相反。
因此,當其他軍團的戰斗兄弟們正使勁渾身解數,想變成自家原體喜愛的模樣時,破曉者們卻在這個問題上犯了難:因為他們的母親想的是那種能夠絕對服從命令,但又能在必要關頭獨當一面,擁有做出決定的智慧,和把握好主動性的大心臟的子嗣。
這個要求就像是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一樣,怎么看都和現如今的帝國有些不搭配。
但正所謂,解決問題的辦法總要比問題本身多。
盡管蜘蛛女皇的口味如此地刁鉆古怪,但是為了逢迎自家基因之母的喜好,破曉者們依舊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他們一方面維持著死板的內心道德,另一方面卻又能靈活的獨當一面,在精神分裂的邊緣翩翩起舞。
哪怕是這種聽起來就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最終也拜服了阿斯塔特們堅決的內心,極低的自我欲望和強悍的學習能力的面前。
而在這個過程中,拉納理所當然是做的最好的那一個:他總是最好的一個,所以他才一直是無人敢質疑的禁衛總管。
拉納利用自身的表現,完美地說明了對于基因原體的忠誠該是什么模樣:一方面,他幾乎摒棄了所有的業余愛好和娛樂時間,盡一切可能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在每個問題上不恥下問,最終成就了他卓越的軍事能力。
但在另一方面,為了能夠更好的守護在原體身邊,禁衛總管又甘愿放棄了他努力的結果:本應在各條戰線大放異彩,為他贏來無數勝利和榮譽的軍事素質,為了恪守原體的底線而白白蒙塵,在漫長的時間里始終都不為外人所知。
在其他軍團,乃至在破曉者的大部分人的眼中,拉納都是一個卓越的禁衛總管和出色的衛士,以及一名平庸的軍事指揮官:因為他從未獲得任何戰役方面的榮譽,他的胸前總是空蕩的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