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修建草棚,那可能還要多備一些‘太平缸’,別看現在已經是冬末,但這個季節在山上特別干燥,只要不下雪,就非常容易走火,尤其是這些草棚,都是由干草枯柴堆起來,一旦走火,火勢就難以遏制,十數年來,這懸壁關中就發生過多起火情。”
“而且這關城中僅有東西兩門,城門口又十分狹窄,如遇火情,關城中若不多備水源,很容易放任火情壯大。”
鄒彥向楊毅建議著,楊毅起初還不是很在意,可聞聽“城中走火”不由專注起來。
“這些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部使大人,這些是我們在整理關城物資的時候,從‘關城物志’中看到的,都在都衛營的案頭上放著呢!”
懸壁關奪城的過程驚險萬分,楊毅在大戰之余,根本沒有時間去點控物資,大戰之后,又因傷昏迷,導致這些事情都是按慣例,眾人各行其事,鄒彥因為通文識字,就負責整理文書典案,將有用的信息呈報,只是他昨夜匆匆看過“關城物志”,就組織人下山修筑棧道,早上把東西整理好放進都衛營中,這才出來向楊毅匯報。
所謂“關城物志”,就像是一本“懸壁關”的日記,記錄了這些年來關城中物資往來消耗,以及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
楊毅連忙來到前堂,在案頭上看到一疊厚厚的“關城物志”,便在鄒彥的指引下,逐步打開來搜尋。
果然,懸壁關因為海拔較高,雖然氣溫更低,但也因此讓濕氣下沉,山上便顯得更加干燥,就算山下常年大雪,山上也很少會有降水,可一旦下起來就是十數日不停歇,越是靠向冬末,反而越是顯得干燥。
懸壁關近10年來,一共發生過3起火情,全都是在冬末季節,這個時節因為氣候干燥,儲備的水源不足,一旦在夜里發生火情,在無人控制的情況下,很容易立即擴散,以至于關城中有多處堡壘被燒毀,孫明霆索性就將廢棄的堡壘推倒排空,扎下軍帳作為臨時訓練所。
楊毅越看越是欣喜,一條計策便在心中逐漸成型,拍著桌案大喜道:“好!正拿古耶摩這只攔路虎毫無辦法,鄒彥,你這次可是立了大功!”
鄒彥自己都懵了,他完全不明白,自己只是正常按照楊毅的安排搬運牲口坐騎,怎么就立功了?但轉念一想,很快就明白過來。
“大人,你是想用火計?”
防城用“火”本就是常識,只是在北疆地域,到了春夏季節不太適合,因為北疆地域氣候寒冷,植被茂密,一旦用火,反而會升起大煙,燒不著多少敵人,還會遮擋自己的視線,
就算到了植被稀疏的秋冬季,又因常年下雪,關城、場地上全都是一層冰雪,一般的火勢根本無法點燃戰場。
可懸壁關卻不一樣,海拔差了足足600~700米,相隔4~5個溫差,關鍵是濕度相差極大,而且山上長期沒有降水,關城中又多備引火助燃之物,簡直是天然的“火場”。
一個“狠毒”的計劃,便在楊毅腦海中逐步推演出來……
昆吾山西麓,烈陽帝國營地。
處于半山腰中,古耶摩找了一塊背靠山壁的所在扎營,這一處地方還算開闊,但也絕不可能讓30萬大軍駐扎,從懸壁關前退下來的,加上一些輔兵,將近4萬人馬在此地扎營,還不到他大軍的1/6。
就算如此,整個昆吾山西麓,延懸壁關山道已經里里外外上下三四層站滿了人。
古耶摩遙望山頂的那一座關城,處在云霧之中,不由嘆息,他的大軍損失不算嚴重,可士氣極其低落,最為倚重的2個部將,被陣殺1名,另1名也是寸功未進,更關鍵的是,騰達被陣殺,對于他是一種極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