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靳劍鋒虎背熊腰、人高馬大,但心細如發,秦朗的言外之意,他已經心領神會,這種事也不是干了一回兩回,咧嘴一笑便應道:“屬下遵命!”
沒多久,一隊隊的皇都禁軍就涌向西城,足有兩千之眾,將德隆錢坊內外圍得水泄不通,附近百姓都被驅趕離開,更有一車車的火油罐子運了過來,禁軍甚至還在秦朗的吩咐下挖了一圈防火帶控制火勢蔓延。
那些被德隆錢坊雇傭的江湖人士,又不得不苦著臉,在地鏡司的刀口威逼下,抱著火油罐子沖進火場去縱火,有了這批“軍用物資”幫忙,整個德隆錢坊就像一個大盆炬,整整燒了兩個多時辰才“搶救”下熄滅。
“過分,真的是過分!這些江湖人士要好好整治一下了,簡直是目無王法!不但在皇都縱火,居然還敢偷盜禁軍庫房,令皇都損失慘重!到時候讓皇京府尹好好調查一下,這些江湖人士都得登記在冊,皇都的損失那得有人負責啊!”
秦朗一本正經的抱胸觀火,楊毅也總算知道了,什么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有這樣的人帶頭,才會有江朝等觀察使的恣意妄為,但不知道為什么,楊毅還挺喜歡這種感覺,除卻“王朝走狗”,這個使命之外,地鏡司內外的做事的邪異風格都極對他的胃口。
“秦朗,你們地鏡司又在搞什么名堂,動靜這么大,不怕有人彈劾你們嗎?”
說話的人一身黃銅輕甲,腰懸一柄長劍快步行來,他方面闊嘴,頂盔而行,在他身后則是數百禁軍。
“原來是宋副統領,聽說你從河洲戰場回來后,一直在家養病,什么時候病好了,下官都還沒來得及去看望啊!”
秦朗招呼一聲,這來人叫宋德寶,隸屬皇京禁軍副統領,從四品階,在官職上比秦朗高出整整兩級,但內廷衙門直屬皇族,而且地鏡司有皇令在身,就算是禁軍副統領,也管不到他,甚至可以越過他調動部分禁軍。
皇都有九個城門,分布在東南西北,禁軍總計達三萬余人,職責便是固守皇京,同時兼有一部分維持治安的責任,故而又俗稱“皇京九城禁軍”,是大乾四種軍系,“邊軍”、“衛軍”、“府軍”、“禁軍”中最后的組成部分。
雖然人數最少,但地位超然。
因為是皇都重地,禁軍統領這個官職雖然只有四品,但卻是無比重要,故而上任者歷來都是官家親信,或者是沒有任何黨派關聯的人,現任的禁軍統領還是高帝李業時期任用的將領“濮弘揚”。
說起來,這“濮弘揚”跟楊毅還有一些淵源,他同樣是高帝李業身邊的侍衛出身,累功得傳內廷武學,算是“天子門生”,與楊宗煥短暫的做過一段時期的同僚,后來外放禁軍中擔任將官,在“杏山刺帝案”之前,擢升為“皇京九城禁軍統領”。
濮弘揚在武學上的天資卓越,十余年前就已經突破“天人境”,因為“天人境”的特殊情況,他已經不適合擔任“禁軍統領”,但那個時候高帝李業遇刺,成帝李洪上位,局勢不穩,他的請辭便也被刻意擱置下來。
接著沒等幾年,成帝李洪重病,朝局基本上是由潘黨一系把持,濮弘揚的位置就顯得更加重要,潘黨一系也怕被勛貴集團任用此職,畢竟軍方還是勛貴集團說的算,與其如此,還不如保持現狀。
以至于成帝在位期間,濮弘揚的位置沒人敢動,到了如今成帝駕崩,李玉繼位,濮弘揚已經成了三朝元老,除非是李玉自己發話,誰也不敢再提更換“禁軍統領”,那就好像是要告訴別人“我要謀反”一樣。
自成帝李洪重病退養“光明殿”之后,濮弘揚便常年閉關,據說是在突破“神意境”,就算偶爾出關,也是拜訪“聞太保”探討武學之道,禁軍統領的活兒基本上都是由幾個副統領在維持。
宋德寶也是時運不濟,四名副統領中,他的資歷最淺、實力最差,本來就沒有什么存在感,原以為被濮弘揚提拔上來是機會來了,正想好好表現,外放到府軍去擔任一個“府軍統領”,可先是金牌詔令,運送“連攜甲胄”被劫,又在河洲戰場上吃了敗仗,差點把性命都丟在了平陽府城。
好不容易跟隨鳳天佐回到宣谷關,又因為主帥病逝,他只能自己尋找門路先回了皇都,本以為能夠撿條命回來就算不錯,但是裴紅月領了一眾殘兵敗將,又折返倉洲天河沿岸打了一場大勝仗,這份功勞卻沒他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