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釋放了“花筒”,也就等同暴露了位置,他這三千重甲步卒,也將迎來敵人的兇狠反撲,周圍密密麻麻的烈陽軍已經不顧死傷的圍了過來,大多數都是翰姆族的巡營侍衛,還有許多未能騎上戰馬的韃韃兵。
“破敵立功,在此一舉!全軍聽令,死守不退!”
楊毅拔出“擇天劍”一邊浴血奮戰,一邊振臂高呼,令劍身在月光、烈火與血色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火鳳軍”將士無不受到楊毅的鼓舞,紛紛高聲應和,手持各式兵器在這營門之內,擺出了一道“圓陣”。
這支隊伍雖然也有一些“黥面軍”的老兵,可是更多的是從“飛虎精騎”中擇選出來的精壯漢子,在鄭繼祖的加練之下,他們雖然習得了“六合套”的低級武學,但是在軍陣一道上,尚不能跟久經戰陣的老兵相比。
徐世忠一手調教出來的“黥面軍”精通戰陣,無論是“六合箭陣”,還是“海潮環覆陣”都能運用的爐火純青,可是現在兵力雖然多了,卻反而素質參差不齊,訓練與磨合也不夠,楊毅縱使韜略滿腹,卻也無法一蹴而就。
“圓陣”,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防御陣型,在圓心處的,并不是施發號令的楊毅,而是那些受傷的士卒,被緊緊保護在中心,最外層的反而是以楊毅為首的高級軍官。
楊毅守在最接近營寨守衛的頂點,左翼是馮淵和張陽,右翼則是溫世祥和吳南希,其余人都因為體型不合,或是有更重要的任務,未能加入這支重甲步軍中。
從奪取營門,到釋放“花筒”,再到擺下“圓陣”,然后陷入重圍之中,整個過程流暢的如同預先排演好的一般。
在“武穆遺書”光環全開的狀態下,三千“火鳳重甲軍”戰力驚人,他們手中都是拿著原本威克曼族慣用的手斧和小圓盾,盡管并不熟悉這套兵裝的用法,可僅憑強大的身體素質,硬是如磐石一般,在猛虎騎軍的數次撲擊之下,依舊是屹立不倒。
“叮當!”
一聲激烈的金屬碰撞之音響起,楊毅感覺到手臂發麻,他抬頭瞧去,只見一名騎乘猛虎的敵軍老將及時趕到,彎刀出手,及時擋在了他砍殺烈陽士卒的劍身之上。
罡力反震之下,楊毅頓覺手臂發麻,這種感覺太熟悉了,他與雅圖力交手時,便察覺到過,那是一種能夠運用血脈中留存的野獸氣息,從而大幅度提升攻防的獨特武學,瞧著這名白須白發的敵軍老將,楊毅好似將他與當年的“巴圖克”重合了一部分。
:<a>https://5141e448d.xyz</a></p>